第一百二十八章 训练放慢一点(第2/3页)

今年为了参加世少赛,骤然给叶钦上了强度的力量训练,聂方平后来想想都有些不太妥当,虽然因为条件的限制,还有叶钦要上课等缘故,不算是特别大的强度,但其实应该更放缓一些。

训练,培养一名合格的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个长久漫长的过程!叶钦这一年成绩提升得飞快,但他不敢被这种现象给蒙了眼。

“远一些?!”

谢阳宏在听到聂方平的回答之后,倒也没有再继续出声,毕竟这个是执教理念上的差距,况且叶钦也不是他带的运动员,偶尔开个口都有些过界了。

不过他到底是专业教练,听着这话,再看着叶钦的训练,慢慢的多少也品出了一些味道。

叶钦在来体校后,第二天没马上展开训练,反而是他和聂方平带着叶钦去了市骨龄检测科研所进行了一次体检。

他看过分析报告,其中里面有骨龄测试,叶钦现在的身高是一米七七,上面写着大概是能够长到一米八左右。

骨龄测试这项技术在体育领域已经运用基本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下属体校选手运动员苗子想要成为市队省队这些专业队的运动员,必须要过练到关卡。第一关是教练,教练筛选出运动技能好的运动员,第二关就是到骨龄检测科研所进行体检,其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就是测骨龄,预测出运动员的终身高度。

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值。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像篮球排球这些对于身高要求高的项目,更是重中之重。

短跑运动员相对会放得开一些,国际赛场上小个子的运动员不乏其人,不过按照目前的选材来看,男子一二百米运动员还是多集中在170—185之间,亚洲选手,再高大一些恐怕就很容易影响到步频。

400米和800米这些项目相对对于身高又会放宽那么几分,因为对于起跑要求可能降低些,180—190这个身高的还是比较理想的。

对于竞技体育运动来说,身高体态都是很重要的一项素质,也是天赋之一。

叶钦现在的主项是男子400米,如果身高能够再往上长几公分,在步幅提升上还是很有用的。

而骨龄测试相对来说还算准确,普通青少年的预测误差大约在±2厘米,运动员的误差会大一些,在±5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与合理的营养摄入是促进长高的两大外在关键因素,运动员的训练是全封闭式的,作息时间、饮食配餐都有严格的规定,生活肯定比一般人规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比如篮球、排球等项目可以促进长高,而举重、体操等项目可能会抑制身高的发展,所以运动员的身高变化相对普通人来说,空间会更大一些。

像篮球选手大姚10岁的时候1米65,测骨龄时预估他会长到2米21,成年后他身高的普遍说法在2米26,相差不大。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误差,像前女排国手周苏红1992年进入省体校和1994年进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时,都做了骨龄测试。13周岁在省体校测试时预估是1米77,而在15周岁的时候预估是1米81,后一次才算是对的。

叶钦完成了一组跪姿抓举弓步,经过短暂休息之后,在聂方平和谢阳宏两人的帮助下,使用场地器械,接着进行十公斤重的杠铃收臀训练。

锻炼的方式有点类似于健身房里的腰肌训练,只是这个动作的发力点主要在臀部,双腿伸直,腿伸直蹬,双手紧握杠铃杆,腰伸直,臀部发力向上。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发达的臀部肌肉是非常重要的,臀部是全身机能的发动机,上连脊椎,下连双腿。

一些游泳,举重,格斗等项目,都有专门性的夹臀,提臀之类的训练。很多日常训练或者锻炼项目,其实都有训练到臀部肌肉,但是对于讲求爆发力和速度的短距离径赛项目,这方面更需要侧重。在国际田坛,几乎放眼可见的短跑选手,无一例外都有着极为发达的臀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