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力赛第一轮(第2/4页)

屏幕内镜头由远拉进,从俯瞰整个奥林匹克体育场,渐渐到了跑道的弯道上方。同时,伴随着现场解说杨剑的声音响起,奥运会的接力纪录悬浮框隐去,出现的是以国旗为第一栏的八个道次的代表队。

“……尼日利亚队是在第二道,他的第一棒是奥卢索士·法三瓦,这是位84年出生的年轻运动员,起跑反应很快。第二棒是赫纳·埃默多卢,第三艾伦·埃格伯莱,第四棒是德士·阿利。第三道,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一棒是纳康亚历山大,同样是一名起步比较快的运动员……”

电视机前的观众随着的镜头移动和杨剑的介绍注意力开始集中在了本组的接力赛之中,终于,在第三道之后,镜头转到了身穿红色短跑服的中国运动员面前。

“第四道,中国队。”杨剑在介绍到这里的时候,几乎不自觉地就提高了调门,一股难以形容的自豪感似乎喷薄而出。

“第一棒是陈建,他在本次奥运会中历史性地跑进了男子百米的复赛,第二棒是杨光宗,第三棒是沈运保,第四棒是苏祖,作为全队速度最快的运动员,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的保持者,苏祖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棒的冲刺,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他的速度优势,让我们默默祝福中国队在接力赛上有最好的表现。第五道……”

赛场上,当镜头对准起跑线前的各个第一棒的运动员时,其他几棒的选手正细细地在跑道上量步点。各个棒次的运动员用自己的脚长相互在跑道的分隔线上衡量着大概需要的步距,然后在跑道上贴上事先准备好的胶带,以便能够更清晰地看准步点的位置。

4X100米最重要最理想的一点就是在接棒区间两两交接时双方都仍是或者达到最高速度。

这就像物理中的理想状态,很难说真正达到,至少不能保证每次达到,只能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向这个状态靠近。

这里就需要两两之间不断地量步点,不断地磨合,一棒和二棒,二棒和三棒,三棒和四棒,这也是专业的接力队必须做的工作之一。

像苏祖现在就基本要量好步点,控制在沈运保进入步点区域时,开始快速起步加速,这里不但要评估自己的速度,而且还有考虑到沈运保的速度。只有在他和沈运保都达到最高速度时候,才算是完美的交接棒。

在2004年4×100米的世界纪录是37秒40,而迈克尔约翰逊的400米纪录是43秒18。这里可以看得出,同样是400米,但是4×100米的纪录比400米的纪录快得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除了第一棒有起步加速过程算在时间内,其他的二三四棒的加速都是在接力区完成的,当接力棒交接完毕,运动员直接就是最高速状态,所以才能够跑得出远超过一个人的400米纪录。

苏祖按着步点的位置,实验性地起跑了两趟,大概已经把握住步伐的距离,才缓缓地停了下来。

“苏祖哥哥,加油!”

“中国,必胜!”

现场的观众席上,在苏祖交接棒的弯道进直道区域,几声喊声从旁边传了过来,即便是现场嗡嗡的嘈杂声也没有将他掩盖下去。

苏祖转身回头看到的是一个家四口,一大一小两个小朋友脸上贴着国旗,手里挥舞着旗帜,正在呐喊助威。

“我会的!”苏祖招了招手,心里默默说道。无论在哪比赛,无论何时何地,一直都有人在你身后支持着你。

“On your marks”起跑线前,裁判通过扩音器的提示运动员就位的声音响起。

苏祖在第四棒的位置,很快收拾起心情,站在了算好的接力起跑区域,等待着最后一棒的到来。

啪!发令枪声响起!

“比赛开始!”

杨剑猛然大喊一声,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都骤然爆发出了激烈的欢呼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