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共赴国难(第2/3页)

有大臣忍不住落泪,哽咽说道:“陛下,朝廷就算再艰难,也还不到拆除宫殿的地步,那是王朝的象征,断不可拆啊。”

“是啊,陛下,就算要拆,也是拆我们臣子的府邸。”有大臣附和,不用工部官员带人动手,直接安排家丁拆家。

这在之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之事,好像一夜之间,人们的观念突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然一新。

朝廷上下一心,共赴国难。

事实证明,一个被逼入绝境的民族,往往能迸发出让世人惊叹的力量。

历史上的崖山之战,十万军民宁愿跳海殉国,也不愿投降元朝的史诗般壮举,就是这一力量最直观的反映。

再往前追溯,历史上的秦国在秦孝公时期,割地、求和,国内民生凋敝,内忧外患,被魏国压迫的快活不下去。

就在此时,老秦人发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呐喊,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正式拉开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序幕。

类似的例子,在华夏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上简直不胜枚举。

战役地图的临安城,注定要书写一段传奇历史。

……

一夜之间,整个临安城都动了起来。

在生死存亡面前,人们只嫌时间不够充足,恨不得蒙古大军晚点到来。

这当然是一厢情愿。

战役第二十天,前线探马回报,忽必烈已经从三合城出发,正式亲征。按照行军速度推算,最迟明天早上,忽必烈一行就将抵达前线。

消息一出,整个临安顿时处在一种既忙碌又不安的情绪中。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难当头,有慷慨悲歌之士,就会有渣滓、流毒出没,趁乱而起,四处作乱。

城中各处都有地痞流氓趁乱打劫,甚至有人当街奸淫妇女,再加上潜伏在城中的蒙古密探趁机散播各种流言,临安城大乱。

欧阳朔得到消息,根本不作他想,安排神武卫出击,在城内巡查,但有发现打家劫舍者,调戏妇女者,散播谣言者,不做审查,就地正法。

乱世之中必须要用重典,在欧阳朔的铁腕治理之下,神武卫很是杀了几批地痞流氓,总算是再次稳住城内形势。

忙乱中,眼瞅着就到了最终决战时刻。

……

战役第二十一天,临安城。

零点刚过,刚沉睡不久的临安城就悄悄苏醒过来。

“吱~~嘎~~”

浓墨一般的夜色中,北城门的吊桥被缓缓放下,接着城门大开。城内附近的街道上,早已悄悄聚集其一队队的大军。

街道两侧以及城头上,依次点起一个个火把。在郭子仪的统一指挥下,一队队军队借着火把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迅速前行,依次通过城门。

先是骑兵,再是步兵。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没有引发什么骚乱。等到二十万大军悉数在城外列阵完毕,已经是早上七点,太阳刚刚升起,光芒四射。

城外北郊,二十万大军按照四大方阵列队,军容鼎盛。

阳光照射在士兵的铠甲肩头,照在长枪的枪尖,煜煜生辉。

只有从高空俯瞰,才能真正看清二十万大军的布阵。左右两翼,分别由恶来、赵庄两位猛将,各领五万精锐骑兵。

后军,由以防守见长的老将廉颇亲自统领五万步兵压阵。

最奇特的还是中军。

中军最前面是两万五千名落凤城骑兵,中间则是两万五千名大夏禁军,后面则是许褚统领的三千神武卫。

欧阳朔一身戎装,骑着亚神兽小青,赫然站在神武卫中间。

也就意味着,欧阳朔这次也要亲征。

一开始无论是凤囚凰,还是恶来、贾诩等人,都不赞同欧阳朔亲征,但欧阳朔有他的坚持。

自大夏开朝立国以来,欧阳朔身为夏王,已经很少亲征,就算出征也从不真正上战场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