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领地架构调整(第2/2页)

当天夜里,欧阳朔连夜离开京都,回到山海城。

次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谈论和酝酿,南疆都护府新一轮的机构调整方案,正式出炉,对外公布。标志着领地的治理体系,再上一个台阶。

整套方案,涉及到三大调整。

其一,升格四大署。

行政署、内政署、财政署以及军务署,统统升格为总署。

名字变更的背后,有其实际的需求。

一则,像内政署下设科教文卫署,军务署下设战备署。彼此在名字上,难免有些混淆,不容易清晰地界定,两者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

升格为总署之后,就无此烦恼。

二则,领地郡、府、县三级衙门,采用的架构,除了军务署有差异,其他三大署,基本上都是比照南疆都护府组建的。

因此,也是无法清晰地界定和维系,南疆都护府四大署的绝对权威。升格之后,南京都护府的四大总署,就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四大署升格,名字变更,其主官的官职,却是维持不变,依然叫署长。

欧阳朔倒是想过,要以“大臣”称之。

无奈的是,南疆都护府虽然拥有开府建牙之权,却是无法任命大臣。

私下里,萧何等人称臣,已是有些越界。在正式的官职上,欧阳朔自然不敢真正地踩过线,授人以口舌。

唯有立国之后,才能真正地设立诸臣工。

其二,扩容四大署。

消灭太平天国之后,领地据有七郡之地。

南疆都护府此前四大署十七司的架构,已是不足以维系领地的治理。

以行政总署下设的考功司为例。

按照欧阳朔最初的设想,考功司是负责掌管领地吏治的核心部门。实际上呢,考功司只负责掌管领地官吏的绩效考核,跟真正的吏治,还相去甚远。

欧阳朔前番整顿领地吏治,不得不直接出动更高一级的行政署长。

便是如此了。

如果对考功司进行扩容,就无此忧虑。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科教文卫署。欧阳朔要推行领地基础公共服务变革,文教司担当不起,只能临时对文教司进行一次升格。

类似的政务问题,还有许多。

因此,扩容四大署,就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