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名将狄青(第2/3页)

领主们退下,狄青正式升帐议事。跟传言一样,狄青戴着青铜面具,披头散发,端坐首位,不怒自威。

盟军诸将,莫有不服者。

“敌军三城,成掎角之势,该如何破之?”

狄青倒是特立独行,一上来就把最大的难题,抛给在座的诸位将领。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不知主帅是何意。按理来说,即是升帐议事,说明主帅心中已有计较,布置下去便是,何须询问诸将的意见。

殊不知,此正是狄青高明之处,他深知军旅之事。别看在座的将领,对他担任统帅没有提出异议,心中如何想的,是一概不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此,狄青才不会一上来就独断专行,而是借此机会,摸清在座将领的秉性,待互相熟悉之后,再做计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狄青此行,不在知彼,而是知己也。

“怎么,诸位无策吗?”

见营帐一片沉寂,狄青适时出言,遣将不如激将。

“自当集中兵力,攻其一城。”

果然,有将领忍不住,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狄青摇头,道:“敌军三城既成犄角,自然是互相呼应。攻其一城,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敌军抓住破绽,反将一军。不要忘了,敌军统帅,可是战无不胜的白起。除此之外,就连兵仙韩信,都在对方阵中。这二位的统兵之能,不用本将赘述,诸位想必都清楚吧?”

“……”

诸将无言以对。

“大帅未免太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军中武将,一身是胆,没有一个是孬种,有人起身,反驳说道:“我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可以在集中兵力攻其一城的同时,还能分兵防范其他二城,切断三城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三城便是孤军奋战,该如何取舍,还不是取决于大帅一句话。”

“说的好!”

诸将领一阵叫好,一扫方才的颓势。

狄青闻言,也是微微点头,道:“将军所言,也算有理,只是忘了一点。”

“还请大帅明示!”

出言反驳的武将,倒是不敢真的放肆。

“敌军三城,便是三才之阵,切换自如。我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一则战力跟敌军相比,有些不足;二则匆匆成军,默契不足。凭此两点,就足以抵消一部分兵力的优势。因此,两军实质上的兵力差距,并无看上不那般大。”

其实还有一点,狄青因是照顾诸将的颜面,没有当面点出。那便说盟军之将,跟敌军相去甚远。

山海城诸将,随便一位,都是当世名将,随机应变之能,远强于在座的诸位。在这种大军团作战中,优势实在太过明显。

果然,诸将虽有小小的不服,却是没有出言反驳。

狄青见此,环视一周,沉声说道:“正是如此,当前的情势,并不容许我军随意布阵。负责进攻的部队,倘若太少,那便拿不下城池;倘若太多,负责防御的部队又会相应的变少,可能无法抵挡敌军。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此言,可见狄青用兵之谨慎。

诸将闻言,无不叹服。

“请大帅训示!”

直到此时,诸将方才醒悟过来,对于此战,大帅必是有全盘考虑。

狄青闻言,知道时机已经成熟,诸位将领对他已是基本认可。至此,他才说出作战计划,道:“此战之关键,当在虚实二字。”

“何谓虚实?含义有二。其一,敌军的虚实。敌军三城,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的守城大将,守城部队到底有几何,还是一无所知。如果不能摸清敌军的虚实,此战就无从说起。哪一座城,都可能是陷阱,不能轻动。”

诸将闻言,又是齐刷刷地点头。

“其二,我军之虚实。既然我军兵力,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就要让敌军无法看清我们的虚实。在正式发起进攻前,让敌人无法确定,我们到底要攻击哪一座城池。等待底牌揭晓,战局已定。此谓虚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