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多亏了研究室响起的敲门声,最终把他拉回到现实中。

爱因斯坦知道,坐在窗台上并不是个好主意,窗台太硬了,而他又喜欢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坐着。但他喜欢看着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上投映出的除法符号,把斑斓的颜色映射到他膝上的笔记本上。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在14岁时做的一个思维实验,想象自己骑在光束上,即使是他提出的最复杂深奥的定理也是源于这种天马行空的幻想。

敲门声停止了,但他已经猜到门口是谁了。他曾和他的同事库尔特•哥德尔[20]——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数学家——有一个约定:他们都知道他们俩思考得入神时,一丁点儿的打扰都会让之前的一切毁于一旦。如果在敲门打扰时,没有得到及时回应的话,那么最好先离开,另找时间再过来。

“来了。”爱因斯坦应道,小心地放下僵麻的双腿,关节不时发出“咔咔”的声响。他赤脚蹬进壁炉前的拖鞋,那里的台子上还贴心地刻着一句他常引用的箴言。他提出的相对论曾受到过一位物理学同行的质疑,这位质疑者的理论在爱因斯坦看来大都建立在随机事件或巧合的基础上,对此爱因斯坦引用了上面那番话作为回应:“上帝虽难以捉摸,但并未心怀恶意。”他到现在依旧坚信这一点,宇宙万物都有着既定法则,而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就是解读其中奥秘。他拖着步子走过书房,嘴里重复着:“来了。”

但当他打开门时,哥德尔已经准备离开了。他透过他的黑色圆框眼镜看向爱因斯坦,像一只猫头鹰似的,问道:“我没有打扰你吧?”

“你确实打扰了,”爱因斯坦说,“不过要不是你敲门,我现在就该成一块僵硬的木头了。”

“我在散步。”哥德尔说。

“等一下,”爱因斯坦走到他桌后的黑板前,用他凌乱的T恤袖口擦掉了几个不太满意的数字,然后跟着哥德尔一起走下台阶。当他们走出法恩大楼的暗处时,两人都被秋天的强光刺得眯起了眼睛,“我们活得就像两只鼹鼠,是吧?”爱因斯坦这样评价。

“我很佩服鼹鼠这种生物,”在哥德尔列举从勤勉到持之以恒这样大段大段鼹鼠的显著优点前,他这样说道,“而且它不需要别人的关注,只是自己默默地工作,即便是那样,也很值得敬佩。”

面对哥德尔为鼹鼠所作的这番辩驳,爱因斯坦只好笑了笑。在和哥德尔聊天时,你永远不知道你引出的会是什么话题,这也正是和他相处极大的乐趣之一。在爱因斯坦看来,和哥德尔一起在校园里散步,或是在高等研究院附近走走是清空大脑最好的方法,如果他愿意的话,还可以交流一些未成型的推论和想法。就全世界那么多卓越的科学家和学者而言,即使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这所大学城中避难,哥德尔也能脱颖而出。比他大了近三十岁的爱因斯坦看他,就像一个父亲看待自己天资聪颖但有些古怪的儿子一样。

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就着几盘腊肠和几杯杜松子酒,分享自己在战前欧洲的快乐回忆,那时的他们可以随意讨论自己支持的理论,尤其是在曾经被称为思想者天堂的柏林。但现在令爱因斯坦乃至整个文明世界恐惧的是——整个德国变成了一个充斥着自以为是的无知和前所未有的暴行的地方,这样的转变真是惊人。

“我一直在思考,”当他们在校园里的一处林阴小道漫步时,哥德尔摸着自己的褐色平头说道。

爱因斯坦轻笑了一声,每次都是这句开场白,作为世界杰出的数学逻辑学家,库尔特简直是个思考机器,他的头脑从来不会休息。他总能让爱因斯坦想到自己,他也曾仅靠着咖啡和渴望支撑自己稍稍解开宇宙之谜的热情,让大脑通宵工作了无数个小时。“所以你这次在思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