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争锋(第3/5页)

在换下弗兰时,万胜有些犹豫。

他扫了一眼替补席,最终没有选择克洛泽,因为克洛泽和弗兰一样,都属于那种前场进球的球员,在防守中作用不大,速度和带球能力也并不强,出场很难帮助球队什么。

最终万胜选择了年轻的伊斯科。

伊斯科有个优点,那就是速度及爆发力十分不错,他也有出类拔萃的脚下技术,万胜希望伊斯科出场,能给球队的反击带来帮助。

伊斯科出场带来一些争议,主要是他太年轻了。

“如果马德里竞技要换人,换上一名后卫的效果都会更好,伊斯科太年轻了,他只有18岁……”

耶罗评论道。

要是万胜知道耶罗的说法,肯定会不屑一笑,其实他也知道伊斯科出场并不太适合,但伊斯科也能参与防守,反击速度快,出场肯定比克洛泽更好,更主要是,球队的“B-TF”体系,后防的布置很稳定,多一个后卫球员很难插入进去,球队可不是完全防守、放弃进攻,阵型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出场的球员必定是中前场,板凳席上就这么几个球员,所以他才选择了伊斯科。

万胜对伊斯科出场并没有抱天大指望,伊斯科未来或许很出色,但现在他还是太年轻了。

18岁的球员啊!

即便是C·罗纳尔多,在18岁时,他也才刚加盟曼联,当时C·罗纳尔多的“花哨足球”,引得不少媒体诟病,当赛季C·罗纳尔多所有赛事出场28次,可以说并没有成为绝对主力。

这还是弗格森有意对他进行培养的结果。

伊斯科比当时的C·罗纳尔多更年轻,即便他在马德里德比表现不好,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就当锻炼新球员了。”

万胜感觉无所谓。

只要伊斯科没有大的失误,总归比克洛泽要有用一些。

虽然换上了雷耶斯和伊斯科,但马德里竞技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在反击上打出威胁。

雷耶斯表现还不错,但他两次带球到前场,没能获得支援,最终还是被对方抢断,还有一次他把球传向了中间,可惜阿圭罗没能接到球。

伊斯科的表现看似就差了一些,他的脚下有些花哨,两次接到球两次被抢下。

中央TV解说员刘建红都不由得评论道,“这名下半场出场的球员,全名叫做弗朗西斯科·罗曼·阿拉孔·苏亚雷斯,年仅18岁,他的小名叫伊斯科,万胜换他出场大概是要利用大赛锻炼新人。不过到目前,他只有两次带球,也葬送了马德里竞技两次反击机会,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经验丰富的卡瓦略,都敢自己单干,他还是太年轻了……”

万胜反倒是不以为然。

万胜觉得伊斯科表现足够好了,首先作为一个18岁,没多少名气的年轻球员,在马德里德比出场不紧张就已经很不错了,他还敢面对卡瓦略的防守带球,展现出了自己的脚下技术,这已经是相当出色了。

同样来说,雷耶斯也有失误,他带球几次都失败了。

为什么媒体不挑剔雷耶斯,反而专门说起伊斯科?因为伊斯科很年轻,他就成为了媒体的焦点,而雷耶斯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即便失败也会归为“没有队友支援”,可实际上,伊斯科同样没有队友支援,他是独自面对皇家马德里防线的。

想想一个十八岁年轻,独自面对皇家马德里防线,还表现的很从容,安稳的自己带球,伊斯科已经表现出了成为球星的潜质。

一些足球专业人士也看出了东西。

比如穆里尼奥。

穆里尼奥看了伊斯科的两次表现,不由得咧嘴说了一句,“又一个天才……”

他对万胜眼光佩服无比。

但穆里尼奥也不“羡慕”什么,他只需要使用球星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自己去培养天才,毕竟皇家马德里每个球员,在年轻时都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