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这就是差距!(第3/4页)

各路媒体很期待。

与此同时,万胜并没有在意卡洛斯,而是叮嘱旁边的格伦·约翰逊,说道,“你和罗伯特是同一类型的球员,速度快,脚下技术出色,身体都很强壮,你在这里看看罗伯特是怎么踢的,他是你的前辈,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听到这么严肃认真的嘱咐,格伦·约翰逊也感受到万胜对自己的重视。

他狠狠的点头,道,“老大,我会仔细看的。”

两人说话间,比赛已经重新开始。

卡洛斯的出场并没有对比赛整体造成多大影响,他虽是国际巨星,但只是一个球员,基础的发挥也只有特别关注他的,比如格伦·约翰逊会注意,很难影响到比赛整体的局势。

曼城和曼联仍旧在进行激烈的拼抢,双方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让比赛显得尤为精彩。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很快又过了10分钟,曼联终于示意换人了。

弗格森下狠心换下了两员大将——吉格斯和斯科尔斯。

两人中,年轻一些的斯科尔斯,都已经快要33岁了,就算努力维持不错的状态,但年龄增长,体能也是跟不上的。

经过60分钟的激烈比赛,两人都有些跑不动了。

看到这个换人,媒体评论员也知道,这是弗格森被逼无奈的选择。

“虽然曼联完成的大换血,队内有很多年轻球员,可像是斯科尔斯等老将,仍旧是球队的顶梁柱。”

“相比来说,曼城就号上许多,现在场上老将卡洛斯才刚刚上场,莫瑞斯31岁,还能够保持状态,其他像是伊万·克鲁、邓恩都正直当打之年,其他球员全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比起曼联有很大的年龄优势……”

这也说出了曼城比曼联体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轻!

曼联也很年轻,刚进入球队的,再包括C·罗纳尔多、奥谢、卡里克,年纪都不大,可除了C·罗纳尔多、鲁尼、卡里克等有数几个球员,其他年轻人很难打上主力。

曼城就不同了,队内几乎都是年轻球员,随便出场都能称的上是“年轻的曼城”。

这就是差距。

曼城已经完成了“全线换血”,而曼联才只完成了一半。

这时,媒体开始关心起曼联的换人,顶替吉格斯和斯科尔斯的分别是韩国球星朴智星和英格兰球星哈格里夫斯。

朴智星加盟曼联后一直表现很稳定,在球迷眼里是个“老人”了,替补出场也没多少人注意。

哈格里夫斯就不同了,他是夏天里才刚加盟的曼联。

和其他标准的英格兰球员不同,哈格里夫斯的成长道路一直是在国外的。

他的父亲是英格兰人,母亲是威尔士人,而哈格里夫斯并非出生于此两地,而是出生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

少年哈格里夫斯在加拿大只对冰球与篮球感兴趣,但后来渐渐对足球产生了兴趣。

其后,哈格里夫斯于出生地的球队卡尔加里丘陵队中有不错的表现,于是被当地一位与拜仁有深切关系的教练引入球会试训,后来得到收留,当时哈格里夫斯只是16岁。

哈格里夫斯为拜仁U-19青年队踢了两年半的球,并在预备队待了半年,之后他成为了拜仁慕尼黑一队的球员之一。

同年,哈格里夫斯收到了英格兰21岁以下国家队邀请,他选择了进入英格兰队。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由于出身原因,哈格里夫斯可以代表加拿大、威尔士参赛,当时他也取得了德国公民的资格,也就是说,他也可以选择代表德国队出战,可最终哈格里夫斯还是决定加入父亲喜欢的英格兰队,尽管在做出决定前,他甚至都没来过几次英国。

因为这个决定,尽管哈格里夫斯一直效力拜仁慕尼黑,但不少英格兰球迷,对他都很有好感,再加上他在英格兰队表现不错,于是当听到他加盟曼联的消息,不少球迷都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