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潜力评估(第2/3页)

付军觉得其中很多内容,或许对球队训练会很有帮助。

万胜倒是没有在意。

对于球员训练方面,他绝对是专家级人士。

足球训练大师系统本来就是以系统来模拟现实的,那些任务看起来很奇怪,但其实都是和现实挂钩的,做的多了自然就也就清楚一些东西,就算不谈训练大师系统,他本身有着“前万胜”的记忆,前万胜可是拿到了国际足联颁发的教练资格证,其中自然也有运动学、专业训练方面的证书,有证书或许不代表什么,但至少说“前万胜”在理论方面绝对是过关的,而他已经接收了这一切。

能力所能及的提点一下国内足球,他的感觉也很不错。

如果中国足球真的能因为他而取得进步,那么他也会感觉到很荣耀,但他知道足球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进步的,这项运动是需要以庞大的精力慢慢积累才能一步步提升的,光是依靠他自己,最多也就培养一、两个球员,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很难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他只是个小人物,不是英雄,不是传奇,根本不会把那么大的责任肩负在自己身上。

别人不会在乎他,他也不是无私奉献的使者。

参观完大连实德俱乐部的训练设施后,休息了有一会儿,付军就带着万胜去了大连毅腾,这里算是未来东北三省足球的后备基地了,很多有名气的足球学校,比如东北路小学的少年人,就会进入这支球队,以此为踏板进入大众视野,进入职业联赛。

在大连毅腾门口,万胜见到了孙铭。

孙铭也是刚到这里,他就是来和万胜一起参观大连毅腾青年军的,在联赛间歇期,孙铭认为俱乐部发展的重点就在于年轻球员的培养,所以他很在乎这支青年军,尽管他们还没什么名气,但这就是大连足球的未来,或许也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为了万胜的带来,孙铭特别让青年队组织一场队内训练赛。

这支青年队的球员大多都是86、87年出生的,都是在17岁左右,正是处在技术成长最关键的阶段。

“那就让我看看这支球队有什么好苗子!”万胜很感兴趣地说道。

孙铭笑道,“这里的小球员我还是很看好的,我不能肯定他们未来都能成名,但其中有几个人还是很不错的。”

“你就不怕我把他们拐走,带到英国?”万胜开玩笑道。

孙铭摇摇头,“要是他们能去欧洲踢球,那我倒贴钱也会全力支持!说老实话,中国能进入欧洲踢球的人屈指可数,五年前有孙季海和范智毅,季海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球员,他现在在英超球队曼城效力,是整个中国登陆欧洲的球员中最成功的一人,我希望这里还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那样我们中国的足球才会有发展。”

万胜听着。

孙铭不亏是成功人士,这口才真是相当好,这几句话说的他都跟着有些热血沸腾,不过以孙铭的地位确实能说出这种话,他早就不在乎卖掉一、两个青年球员那点钱了,万胜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这样他就更放心了。

万胜感觉这趟还真没白来,看孙铭的意思就是,“看上哪个,就直接带走,免费!”,这种好事在国外绝对是见不到的,如果他去了欧洲的俱乐部,即便是低级联赛,他看上的球员都会被重点照顾,然后那些俱乐部立马会说什么“他是天才”、“我们一直看好他”、“他是俱乐部的非卖品”等等,以此来提高转会价格。

这是必然的。

而现在到了这里,孙铭给他看一支青年队内部训练,然后告诉他“看上谁就带走”,万胜心里都不由得感叹一句,“还是中国好!还是老家妙啊!”

接下来两人和一众随行人员就开始看起青年队的内部训练赛。

万胜开启了“天赋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