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天赐良机(第2/3页)

说干就干,何书崖立刻带着青训队的二十几个学员就地取材,制作沙盘。

一小时后,一个面积超过一百平方的大型野外摸拟沙盘落成,由于时间紧迫,沙盘制作的非常之粗糙,但是基本上将淮河战场的地形地貌都表达清楚了,由此足以证明,青训队的学员绝不是吃干饭的,至少当个参谋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对于青训队尤其是何书崖的表现,徐锐真是越来越满意了。

冷铁锋也在暗中向徐锐竖了竖大拇指,当初徐锐决心创办青训队时,冷铁锋还曾经说冷话来着,可时至今日,冷铁锋却完全服了,从何书崖的表现看,青训队这区区二十几个学员兵中间,没准还真有机会出几个高级指挥人才。

就是没有那么多的部队给他们指挥,却是可惜了。

沙盘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该摸拟双方的兵力部署了。

当下徐锐从一棵小树上折下了十几根小树枝,逐一的插到淮河北岸,一边插徐锐一边还解说道:“这是淮南,南岸是日军第9师团,与第9师团隔河对峙的是刘士毅第31军,王赞斌第48军以及于学忠的第51军,这是蚌埠,南岸是日军第13师团,北岸是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还有,第59军所属的第180师占据了南岸这一块突出阵地,除此之外,胡宗南的第17军团就在大别山北麓,离淮河战场不远。”

冷铁锋道:“老徐,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徐锐笑道:“那天在180师的师部,我在地图上看到的。”

徐锐其实是在撒谎,那天在180师的师部,他根本就没有看到整个淮河战场的敌我兵力部署情况,因为第180师的作战地图上就只有第59军自己的兵力部署,其余友军的兵力部署也一概不知,对面日军更只是知道番号而已。

徐锐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是个穿越者。

停顿了下,徐锐又接着说道:“第31军、第48军在淞沪会战中几乎被打残,之后也没怎么正经整补,所以淮南战场的局面几乎是靠于学忠的第51军在支撑,蚌埠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独力支撑。”

冷铁锋道:“也就是说,单凭淮河战场的军队,是不足以发动反攻的。”

徐锐点头,又接着说道:“但是,只要将胡宗南的第17军团投入到淮河战场,则局面立刻就急转直下。”

徐锐说着,就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大圆弧。

这个大圆弧从大别山北麓的固始、霍邱,往东直插长丰、明光,一转眼之间,这道圆弧就跟据守淮河北岸的第51军、第59军、第31军、第48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并且隐隐将淮河南岸的日军第9、第13师团囊括了进去。

看到这条圆弧,在场的所有人便立刻兴奋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第9、第13师团即将弹尽粮绝,如果胡宗南的第17军团真从大别山北麓大胆的往东穿插,就极有可能将华中日军的北上集群合围于淮河南岸,如此一来,淮河战场就将迎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的最大胜利!

一举全歼日军两个常设师团也是有可能的!

天赐良机,这对于国军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徐锐当即命令赛红拂给第180师发报,将他们的战情分析以及沙盘上的兵棋推演结果全盘告知向天虎。

……

最近几天,蚌埠战场相对沉寂。

鬼子没怎么发动攻势,第59军也没趁机反攻,自从淞沪会战开始,战场上的局面便一直是日军进攻,国军防守,这都已经成了约定俗成,既便鬼子停止进攻,国军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加固防御工事,而不是反攻。

第180师师长向天虎倒是很想反攻,报告也打到了军长张自忠那里。

张自忠也觉得应该给鬼子保持压力,所以也向第五战区长官部请示,是否增派援军向淮河南岸的日军发动一次积极的攻势?结果却遭到第五战区长官部的否决,因为当时第五战区长官部的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到了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