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城市政策的起源(1945—1946年)(第2/2页)

1946年“五一”劳动节,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文中可以明显看出,共产党想要减轻私人资本的疑虑。内容如下:

私人资本是重建解放区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在国内外垄断资本的沉重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战胜这些困难,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劳资双方的互相谅解和协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合作不仅对国家有益,对双方也都是有益。工会一方面要说服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提高劳动热情……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说服工人,不向资本家提过高的要求。并做到节约原料、加强纪律、加强和改善组织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整个工厂的利润。[53]

正如这篇社论所指出,在吸引私人资本和促进经济发展上,工人的合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据延安广播电台报道,在华北和华中解放区,超过80万经工会组织的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大会,表示支持加快经济重建。他们承诺与资本家合作,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让企业主能赚取一定利润。朱德在延安的一次工会代表会议上说,我们的任务是和资本家同心协力发展生产,只有这样,工人的生活水平才可能得到改善,资本家也才能赢利。[54]

1946年“五一”劳动节共产党提出的这些主张清楚地指明了1947年年末共产党劳工政策的方向。为增加产量,1947年的劳工政策包括: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进行劳动竞赛和紧急生产运动;提高与生产直接挂钩的物质奖励;对工人某些要求进行限制;公开强调劳动纪律。所有这些规定的雏形,在共产党占据张家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