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实验(第4/8页)

工人代表大会还承认,很难对诸如木工、瓦工这样一些工作设立全城统一的工资标准,并建议城市的各个区设立各自的标准,自行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张家口的各商业企业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为所有的店员和其他职员设立固定的工资标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出台一个旨在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一般性原则。此外,有人指责工会干部没有给予商业工人足够的重视。[26]

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共产党除了要求企业增加工资,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例如,共产党鼓励工会建立消费者合作社,工人可以在合作社买到燃料和衣服这样的生活必需品。许多这样的合作社成立起来了,它们向工人提供低价商品,缓解了市场波动和通货膨胀给工人带来的压力。在冬季,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人还能得到一笔专门的燃煤津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开支,工人被鼓励组建由自己管理的就餐小组,厨师的工资由企业支付。

共产党规定,雇主应承担生病或因工受伤的工人的医疗费用,不得在恢复期间停发工人工资。患其他疾病的工人也应该在休养期间领取工资,并在市级医院接受治疗。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政府建立一批能为工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诊所。[27]到这一年的9月,全市已经有4家公立医院、一些私人医院,以及13个诊所能为穷人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28]

新政府还试图解决此时几乎所有中国城市都无法避免的失业问题。新政府规定,除非经过厂管理委员会(如果这样一个委员会的确存在的话)[29]的讨论并得到厂工会的同意,否则雇主不得解雇工人。1945年10月5日,张家口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为失业工人建造了一幢宿舍。在投入使用的头两个月里,这幢宿舍接待了将近1000人。与此同时,市政府就业局试图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不久,甚至连北平和天津的失业工人都大老远跑到张家口寻求帮助。[30]到第二年的6月30日,据说就业局已经帮助大约1700人重新找到了工作。

苦力、瓦工、木匠这些工种往往是到了冬季就没活儿可干了。在政府的鼓励下,大约8000名这样的工人自己组织了合作社。其中12个合作社帮助工人转行从事纺织、煤炭运输、面粉等行业。市政府还向工人提供贷款,发放救济。但是,由于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法彻底解决张家口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尽可能动员非本地失业人员离开城市。大约3500名失业者在领取政府发放的旅费后,返回了家乡。[31]

到1945年12月,政府开始设法限制工人的要求,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例如,16个工会在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上提出提案,要求雇主为员工提供工作服。而政府10月发布的有关标准工资的指令已特别说明了,雇主并没有这种义务。会议重申了政府的立场,最后做出决议,鉴于战时的困难条件,只有邮局、铁路、电力、电话等少数行业的工人才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工作服。要知道,当时解放区的布料尤其短缺。

房屋在当时也十分紧缺。面对工人提出的住房要求,大会只是建议雇主尽可能为员工提供集体宿舍。总的来说,由于战争,政府无法有效地满足工人的住房需求。大会还做出决议,鉴于战时的艰难,工人将无法像往常一样,在年终拿到双份的工资和年终奖金。

劳动条件和纪律

新政府规定,原则上成年人一天工作8小时,年轻人工作7小时。但在与战争直接相关的物资的生产上,允许工人“自愿地”延长工作时间。例子有许多。这座城市刚刚解放,铁路工人就开始日夜赶修严重受损的平绥铁路。同样地,纺织工人和服装工人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他们同意每天工作10小时,赶制几千套军服。1946年1月,位于张家口附近怀化镇的新华钢铁厂为了增加产量,也开展了“应急生产运动”。在12月,边区印刷厂工人的工作时间从每天8小时延长到11小时,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