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表现(第2/8页)

东北共产党军队的第三股力量是八路军,它实际上由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组成。在1945年10月和11月,这些部队——其中一些由东北将领指挥——从山东(乘坐舢板)、热河、河北、绥远(依靠步行)转移到了东北。[4]

沈阳和长春记者的报道常常给人这样的感觉,即所有的军队——苏联军队、共产党军队和中央政府的军队——都是不受欢迎的。[5]然而,尽管有各种不同的报道和故事,几乎所有有关政府军和苏军的评论都是负面的,中国共产党得到的评价则要好过平均水平。例如,我在前一章曾提到过,1947年初,一名来自农村的作家在自己的老家——离四平街(四平的原名)120华里——待了10天。政府军和苏军都给当地居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中国共产党随后在一个短时期内控制了该地区,他们的表现显然好得多。的确,他们撤退时从日本人创办的150个床位的县医院搬走了X光设备和输血设备,但他们并没有侵犯农民的个人财物。

在日本占领的整个时期,东北人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有两支不同的军队。但他们很快了解了这两支军队的差别。现在他们对共产党“抱有更大的希望”。这位作家用略带讽刺的口吻描述满足这些纯朴的百姓有多么容易,但他依然承认,一队暂住在自己家里的共产党士兵给自己的母亲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十分尊重老人,对16岁的孙女也很有礼貌,离开时没有拿走任何不属于他们的东西。[6]

不仅如此,关于共产党对待战俘——无论是军官、士兵,还是政府文职人员——的报道也大多是正面的。[7]共产党的优待政策据说在劝说敌人投降上特别有效。俘虏们可以自己选择,是加入共产党军队还是回家。那些愿意回家的人在遣散之前会得到香烟和旅费。

1948年4月,这名记者哀叹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指出,政府仍抱有一厢情愿的想法,认为它还可以赢得人民支持,和共产党进行最后的军事决战。他写道,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局面,是因为共产党军队已经“深入到了人民中间”。[8]尽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公务员、商人和其他有钱人不希望在共产党的统治下生活,逃到了国民党控制的松花江以南城市,但更多的人加入了共产党。因此,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东北之所以没有发生与1947年2月的台湾暴动类似的动乱,是因为所有想反抗政府的人已经投向了共产党一边。[9]一位作家对当时的情况做了这样的总结:

须知共产党之掘铁道、埋地雷、丢炸弹,并不是他带来的,而是老百姓替他办的。共产党在东北没有兵,是中央不要的兵。共产党没有枪,是中央干不好送他的枪,甚至还有偷卖给他的枪。共产党没有人才,是中央不要的弃才。[10]

其他地区

除了东北以外,民众还将其地方的政府军队与共产党军队进行了比较。喜欢寻根究底的记者在几乎每个战区都会遇到和东北相似的事情。《观察》发表了许多报道,赞扬共产党军队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尽管一些报道的作者并不赞同共产党在其他方面的政策。这些地区包括苏浙皖地区、长江以北的江苏泰兴县、冀中部、陕西西部、甘肃和晋南。[11]

一位记者考察了苏浙皖地区的新四军第1师和第6师的军队纪律,并做了相关报道。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部队行军时,没有任何军官会携带自己的妻子或小老婆;共产党军队不会强迫民众提供劳役;军官和士兵享受同等待遇。不仅如此,新四军总是尽可能地与民众建立友好关系。他们通常会以比现行价格略高的水平从当地市场购买物品。当地商人因此称新四军为“四大哥”。但这位记者提醒到,一旦“四大哥”在一个地方稳定地驻扎下之后,就会逐项实施自己的政策,首先登记当地的住户,然后征税,最后是招募士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