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不善和丧失民心(第4/5页)

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由于进口成本的上升,政府为成品制定的最高限价居然低于生产成本。例如,某一等级的棉花最高限价是每锭707金圆券。但由于纱线生产商无法以限定价格购买原棉,他们每制造一锭棉纱就要亏损70金圆券。[86]政府没有制定任何规定保证上海能够得到持续的物资供应,定量配给民众必需的商品和材料,或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比例维持在合理的水平。[87]

严重的问题还不止这些,10月初人们又得知了一个更糟的消息,政府又增发了2.2亿金圆券以填补财政赤字。政府在8月宣布,金圆券发行的上限是20亿,现在发行量已经达到了这一限额的50%。所有人都知道这条消息意味着什么。东北和山东日益恶化的军事局势——政府军队在9月下旬丢掉了山东省会济南——进一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

一件与上述问题相比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最终打破了上海表面的平静。10月1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包括烟草和红酒在内的7种商品的税率。上海所有的烟草商店停止了营业,要求政府允许他们的提高售价,以弥补税率增加造成的损失。政府同意了销售商的这一请求。10月3日,当烟草商店重新开业时,香烟的售价上涨了100%。[88]这样一来,没有任何人再相信政府有能力稳定物价了。上海立刻出现了抢购狂潮。为了尽量减小预期中的新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人们都急着将手里的现金换成商品。所有人都尽可能利用商品仍然维持限价这一段时间。由于担心亏本,店主们开始缩短营业时间,或停止销售商品。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干脆完全停业。与此同时,黑市重新繁荣起来,被称为“旅行者”的商人将大量货物运出城市。[89]普通人用自己的资金购买商品,那些更富裕和精明的人则逃往更安全的地方,例如台湾、广东、四川、香港。[90]

蒋经国试图扭转进一步恶化的经济局势,但他已无能为力了。蒋经国领导的大上海青年服务团在9月中旬组织了30—40个“巡逻小组”,每个小组招募了数千名工人,他们的任务是协助改革措施的实施。这些工人每天在城内巡逻,调查黑市活动。当地居民一旦发现了违反紧急经济方案的行为,可以随时向这些小组汇报。上海电影公司收到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指令,禁止在任何影片中讽刺新货币,违反者将以破坏民众对金圆券信心的罪名接受处罚。[91]

蒋经国的监管权力扩大到了整个江苏省、浙江以及安徽。当时的评论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但可惜为时已晚。媒体开始公开批评蒋经国的工作。一位评论者写道:“蒋经国在上海孤立无助。他的打虎行动只是暂时缓解了普通民众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得到上海真正有权势阶层的支持和配合。他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具体地说,蒋经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工商业和金融业缺乏基本的了解。无论蒋经国的政治信誉给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但在前往上海之前,他并没有对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他没有调查城市的生产需求。10月初当企业家提交生产统计数据,向政府反映困难时,他也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行动。[92]到10月底,大米、食用油、燃料这样的基本商品已经发生了严重短缺。而药品、奶粉、棺材、卫生纸和棉花已经完全从上海本地市场消失了。[93]

10月31日,行政院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经济改革方案的“补充措施”,事实上放弃了此前的最高限价政策。[94]11月1日,南京特别刑事法庭的庭长宣布,那些因涉嫌违反8月19日禁令而遭到拘捕的商人将免于起诉。那些已经被捕、审讯、并被判有罪的人可以交保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