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目标就是柏林(第4/6页)

3月18日,柏林和屈斯特林发生了一场战斗。事后,莫斯科提出严正交涉,断言美军飞机击落了他们的6架飞机,致使2名苏联飞行员一死一伤。而美国飞行员则说他们遭遇了8架德军飞机,并击落了其中的2架“Fw190型战斗机”。苏军将这次事故称为“美国空军飞行员的犯罪行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瑞士伯尔尼,美国战略物资局的艾伦·杜勒斯与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卡尔·沃尔夫举行会晤,商讨在意大利北部的停火事宜。苏联提出参加会议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斯大林对此甚为担心,他当然不希望看到德军国防军在美国的支持下死灰复燃。同样,让斯大林担心的还有前线大批的德军士兵正在争先恐后地向美军投降,而不是向苏军投降,他甚至认为这是德国想让美国和英国抢占柏林的计策。而事实上,德军如此大规模地向美军投降,一是由于德国人自知与苏联宿怨至深;二是由于希特勒下令任何部队不许后撤。就这样,随着阿登防线的全线溃败以及陆军元帅莫德尔在鲁尔的防线崩溃,美军俘获了无数的德军士兵。

与此同时,丘吉尔得知苏联人在波兰实行了白色恐怖。苏军逮捕了大量有可能反对苏联政府的重要人物,莫洛舍夫也强硬地表示不许任何西方国家向波兰派遣代表,他不允许有任何独立政府的出现。早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就说必须要在波兰问题上给自己的下议院一个说法,如今他担心英美两国会被苏联所谓信任的说法哄骗。斯大林明显有占领中欧的意图,西方国家一步都不能走错,必须打好每一张牌,这样才能增加与苏联博弈的筹码。

德国空军的Fw190型战斗机,美军飞行员经常将外形与其非常相似的苏军“拉”型系列战斗机误认为是德机。

不平衡的德国

在苏联进攻波美拉尼亚的最后阶段,柏林城已经人心惶惶,充斥在大街小巷的流言让人难辨真伪。在一次各国驻德国的武官见面会上,大家都在互相打探消息,议论着与战争相关的话题。许多人甚至认为,德国之所以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原因是没有攻下英国。如果不是在1940年被英国拖延了时间,德国对苏联一战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现在的英国应该阻止德国被“红色风暴”毁灭。

事实上,在德国军政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一位德国的海军军官对瑞典武官尤林·丹菲尔说:“上一次开会时,高级军官们议论了我们德国军队能否实现绝地反击的话题。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希特勒就必须下台,并且让希姆莱执政,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瑞典武官尤林·丹菲尔觉得德国人关于反攻的想法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显而易见,希特勒即将倒台,军队中反纳粹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前线,维斯瓦河和奥得河的战役已经让德军筋疲力尽。地处奥得河与瓦尔塔河交汇处的屈斯特林,在柏林以东80千米,是通往柏林的门户。它位于苏军在奥得河上的两个桥头堡之间,并且有柯尼斯堡到柏林的主要公路——“帝国1号公路”,是苏德两方争夺的热点所在。朱可夫计划将一南一北两个桥头堡相连后形成一个广阔的兵力集结区域。北部的桥头堡安排给了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南部的桥头堡由崔可夫带领的第8集团军驻守。

希特勒派了5个师的兵力从法兰克福对屈斯特林发起了反攻,并试图从南面包围第8集团军。在此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经强烈反对这次并没有把握的反攻。没有坦克,没有火炮,没有后援的支持,这一行为简直是送死,但希特勒一意孤行。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3月22日,德军的第25装甲掷弹兵师在换防部队还没有到来之前就从屈斯特林走廊撤走了,苏军乘虚而入,一时间屈斯特林走廊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