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亲历“希特勒日记”事件

我在德国期间,发生过一次不大不小的新闻丑闻,就是以“希特勒日记欺骗案”而“小有名气”的伪造希特勒日记事件。出版日期标为1983年4月28日、但我在扉页所注购买日期是4月25日的第18期《明星》周刊,封面便特别引人注目:几本蓝色日记本,下面是一行红色大字“希特勒日记被发现”。这件事似乎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轰动,但研究所同事和学生宿舍邻居反应都很平淡,而且仅仅过了几天一位邻居就对我说:“日记是假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把那一期杂志保留下来,因为它可算一份难得的“反面教材”。

1983年第18期《明星》周刊

这期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它三个主编之一彼得·科赫(Peter Koch)致读者的信,题目《Der Fund》(发现、找到)。配有一张希特勒伏案写作的照片,说明“长期无人知道,希特勒从1932年到1945死亡一直写日记”,点出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科赫认为,根据所发现的日记,“第三帝国的历史必须部分改写”。杂志另一处更说:“这位独裁者的传记和第三帝国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必须重写。”

发现希特勒日记,被认为是揭露出一个大秘密,因为此前从没听说过希特勒记日记的事。据该刊介绍,对希特勒非常熟悉的一些人,包括最后时刻和他一起藏身总理府地堡的戈培尔,希特勒的女秘书、贴身警卫以及司机,都不知道他们的元首写过日记。知道这件事的大概只有赫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Martin Bormann,1900—?)和自杀前刚与他完婚的埃娃·布劳恩(Eva Braun),也许还有他的两个近侍海因茨·林格(Heinz Linge)和卡尔·克劳塞(Karl Wilhelm Krause)。

这些日记是明星周刊记者格尔德·海德曼(Gerd Heidemann)从1980年10月起花了两年多时间找到的,确切些说是买到的。据后来报道,杂志社为此花了300万美元(一说380万美元)。也有人揭露,其中50万进了海德曼私人腰包(一说海德曼为此得到一个60万美元的大“红包”)。希特勒日记用黑墨水写在A4幅面普通笔记本上,按时间装订成60册。厚薄不一,薄的50页,厚的上百页,每册记二至四个月的日记。日记开始于1932年6月22日,结束于1945年4月中旬某一天(最后一篇没有写明日期)。也就是说,从希特勒上台之前半年起,一直到他自杀前不久为止,几乎就是“第三帝国”一份完整的记录。日记本封面上有手写的标注“元首私人物品,永远封存”(Eigentum des Führers,immer unter Verschluß halten),1938年以前的标注都出自希特勒早年最信任的副手、当年为他笔录《我的奋斗》的赫斯之手,以后的则为鲍曼笔迹。

“希特勒日记”一页

日记字迹潦草,但与希特勒留下的其他笔迹相对照,可以看出确实很相像。为了证明日记的真实性,《明星》周刊专门从位于科布伦次的联邦德国档案馆借了五份希特勒字迹样品,从美国、英国、瑞士以及德国本国请了多位研究希特勒的专家和笔迹鉴定专家对这些材料进行鉴定,结果是它们确为希特勒所写。海德曼还把日记给当年在希特勒身边工作的几名党卫队军官看过,包括原来负责总理府警卫的党卫队将军卡尔·沃尔夫(Karl Friedrich Otto Wolff,1900—1984)和威廉·蒙克(Wilhelm Mohnke,1911—2001),以及目睹焚烧希特勒和埃娃尸体的原党卫队副官奥托·衮舍(Otto Günsche,1917—2003),他们都不知道希特勒写过日记,但都认出那是希特勒的笔迹。后来人们知道日记以及被认为是希特勒亲笔所写的其他一些材料都是伪造的,说明伪造者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希特勒的笔迹模仿得可以“以假乱真”,而且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赫斯、鲍曼等人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