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940—1941年红军第二次“大清洗”

1939—1940年苏芬“冬季战争”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都不可谓不严重,但斯大林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改弦易辙。从1940年3月战事结束到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一年多时间里许多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这与1940年10月在红军和军事工业部门开展的新一轮“清洗”有关。

1941年4—5月间,由于空军事故频发,5月且有一架德国容克斯公司生产、昵称“容大妈”(Auntie Ju)的Junkers Ju 52型运输机在莫斯科降落而防空部队并未察觉,多名空军高级将领被捕,怀疑他们是德国间谍,并且和1937-38年“大清洗”中处决的那些密谋分子有关。接着又有其他一些高级将领被捕:

时任远东方面军司令员的格里戈里·施特恩(1900—1941),1941年6月7日被捕。

时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员、1938年2月22日晋升为“二级集团军司令员”的前空军司令员亚历山大·罗吉奥诺夫(1893—1941),于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前三天(1941年6月19日)被捕。此前6月8日,继他担任空军司令员、1939年11月19日晋升为“二级集团军司令员”的雅科夫·斯穆什凯维奇(1902—1941)也被捕。

继斯穆什凯维奇担任苏联空军司令员的巴维尔·雷恰戈夫(1911—1941),于1941年6月24日,也就是纳粹德国入侵的第三天被捕。根据贝利亚的命令,他与上面三位将军一起同于10月28日被处决,年仅30岁,而且他的妻子也被处决。这位年轻的空军中将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有击落敌机20架的战绩,还来华参加过对日作战,担任苏联航空志愿队总顾问。

参加西班牙内战的部分苏联空军飞行员,后排左起第三人是巴维尔·雷恰戈夫(1936年11月4日)

罗吉奧诺夫,1918年加入红军,内战期间在苏联南方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与“白军”邓尼金、弗兰格尔等部作战,1935年获授“军指挥官”军衔。1937年11月原空军司令员雅科夫·阿克斯尼斯被捕、随后被处决,他接任该职,1939年11月又由斯穆什凯维奇接替。1940年7月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并入苏联,他担任新组建的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员。

斯穆什凯维奇,拉脱维亚人,1936年11月至1937年6月17日以“杜格拉斯将军”化名参加西班牙内战,为苏联空军指挥员,6月21日获授“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5-8月苏日诺门罕战役中,担任参战苏联空军指挥员。

施特恩是乌克兰犹太人,1919年(年仅19岁)就担任红军旅长,内战结束后进入红军军事学院学习,1937年1月至1938年4月被派往西班牙担任军事顾问。回国后作为远东方面军参谋长协助司令员布柳赫尔指挥1938年7月30日至8月11日的哈桑湖战役。后来又指挥诺门罕战役,当时朱可夫便是他手下的一名师长。

1939年7月诺门罕战役期间的施特恩(左)、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帅乔巴山和朱可夫(右)

哈桑湖战役只打了不足两个星期,可以说只是一次“军事冲突”。诺门罕战役历时整整四个月(1939年5月11日至9月16日),而且规模不小,是一场真正的战役。日本关东军出动7万5千人,苏军出动兵力虽然较少(5万7千人),但投入坦克500辆(日本135辆)、飞机809架(日本250架),大大超过日本。是役以日本战败结束,日方称战死8,440人,受伤8,766人,苏联则说日军伤亡6万人,另有3,000人被俘。根据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苏军死亡7,000人,失踪1,000人,另有1万6千人受伤。战役结束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1875—1962)、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1886—1967)均被撤职转入预备役。植田谦吉后来再未获启用,矶谷廉介则在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后任日本驻香港总督,日本投降后被南京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但只服刑两年即被释放。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1886—1940)被撤职召回东京,1940年10月6日病故,但有人怀疑是自杀。另有多名大佐战死、自杀或者被撤职。日本军衔中将之上即为大将(同样,中佐之上即为大佐),陆军最大作战单位是“师团”,师团长通常为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