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O—5”(第2/12页)

索科尔身材瘦弱,一丝不苟。他今年三十多岁,最多有五英尺高。他曾参与过“七·二〇”阴谋,并曾在维也纳协助监禁过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官员。阴谋失败后,他设法使他的德国上司相信,他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索科尔和七人委员会联合在了一起。他们决定将这个联合称为“O—5”。这是由“奥地利”(Oesterreich或Osterreich,这是1938年德奥合并以前奥地利的名字,当时奥地利叫作奥斯特马克,写为Ostmark)一词的前两个字母组成的简单代码。“5”是表示“e”,在字母表中是第五个字母。抵抗组织的成员开始在所有公开宣传招贴中都标上“O—5”。广大群众只知道这是一个抵抗运动的标记。而各年龄段的奥地利人都开始用粉笔或油漆将“O—5”写遍全国,这成了一项流行的运动。于是,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这一抵抗运动比事实上要广泛得多,也重要得多。

1945年3月中旬,“O—5”的领导人确信,希特勒想在垂死的挣扎中牺牲奥地利,维也纳可能会背负和布达佩斯一样的命运。他们不仅要保卫他们的城市,还想让全世界看到,尽管被纳粹长期占领,尽管抵抗运动的数百名领导人遭到监禁,但解放奥地利人民的愿望从没有被削弱过。

3月25日,索科尔少校在“O—5”的一次会议上说,只有帮助红军攻占维也纳才能拯救这座城市。“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条件,我们就应提出把城市移交给他们。”他说。他解释了该如何做到这一点。他现在已被派到第十七军区司令部任职,被指派协助在维也纳正前方建立一道防御东部攻击的防线。这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机会,可以把忠于“O—5”的几个营部署在维也纳南面的森林里。索科尔说,在红军发起最后冲锋的时候,他就撤出这些部队,那样俄国人就可以在维也纳以南十四英里处的巴登附近穿过森林。接着,他们可以出人意料地从后面冲入城内,在“O—5”的帮助下占领城市,而不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流血。索科尔的计划得到了大家的欣然认可,他们选出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军民之间的联络工作。

五天后,即“耶稣受难日”那天,维也纳人第一次听到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这是托尔布欣的部队到达了奥地利边境。当晚,东南方的天空变成了紫色的。城里实行了军事管制。次日清晨,盟军空袭了铁路调车场、多瑙河上的桥梁和重要的交叉路口,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火焰,负荷过重的消防队简直无法应对。维也纳人把床铺搬到了地下室或掩体里,开始在地下生活。大街上布满瓦砾,车辆无法前行。铁路运输无法继续,有轨电车也只能来往于很少的几条线路上。每天只能限制使用几个小时的煤气和电,许多区都已经断水。

曾经统治这座城市的政治合作者和党派官员再也不敢穿着棕色的制服公开露面了。傍晚时分,路上挤满了那些足够有影响力可以得到通行证的人。

大部分人无法逃走。但是,作为维也纳人,他们并没有失去幽默感。最新的一个玩笑是:“复活节时,你可以乘有轨电车上前线。”到了复活节时,这不再是一个玩笑了;据说托尔布欣已经突破了迪特里希在维也纳东南的防线,离市郊只有八英里了。曾任希特勒青年团领袖的区长兼新任防务特派员巴尔杜·冯·席腊赫宣布本城为一座堡垒,号召人民冲锋队立即动员起来。男孩们和老年人开始在市郊挖战壕。老百姓都被从家里赶出去修反坦克障碍,并在街上匆匆用鹅卵石、树和有轨电车的轨道筑起一道道路障。希特勒青年团领到了“铁拳”,并奉命开始挖个人掩体。

“保卫维也纳的时刻,考验的时刻到来了!”席腊赫声称。一份战时小报宣称:“仇恨是我们的祈祷,复仇是我们的口令。”迪特里希在广播里恳求说:“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党!元首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