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革命和干涉(第4/9页)

在俄国,有许多人认为俄国帝制终结是一场悲剧,还有更多的人因此而欢呼雀跃。“天堂里的上帝,这是奇迹的奇迹,事情发展太快了,”一名在医院工作的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欢乐和焦虑使我无法工作。我向所有怀疑者解释这些变化是好事,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上帝啊,沙皇尼古拉及其独裁政府不存在了,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打倒社会渣滓,打倒一切旧的、邪恶的、讨厌的东西。这是新俄国的黎明,真是令人高兴和快活!……警察被抓起来了,他们的武器被没收了。上帝,请世界永远如此。”

沙皇退位的时间,比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的时间晚了6个星期。这个剧变马上证明了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决策的错误,德国的政治体系随即发生坍塌,其严重程度几乎与俄国政体改变的程度相当。德国的政治体制把几乎全部权力赋予极少数精英分子,而这些精英分子与整个德国社会脱节,他们即使在大战前无法制定出适合整个德国社会的政策。然而,即使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德国的帝国制度下很少能出这样的人才),德国的体制也会在极度封闭的情况下运作,缺少合适的机制去适应环境,缺少自我调整机制。俾斯麦之后,德国的领导层失去能与俾斯麦匹敌的力量和才智,同时又没有其他阶层的人才可以吸收利用,所以,德国在战争的压力下,其往日的独立自主变成一种可怜的孤立,而不再是强大。德国政治在1917年的状况是:文官政府无法控制军队,也无法与军队的指挥官竞争,整个德国不仅表现为政治和外交上的无能,也表现为对自己无能的无知。于是,德国产生了由埃里希·鲁登道夫一个人领导的独裁统治,他的上台不是什么人的宏大构想,更多的是众人的默认,尽管他是一个德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军之一,但是缺乏政治智慧、经验、技巧。

鲁登道夫的独裁统治很快就给德国带来灾难,灾难的严重程度足以抵消他的军事成就。第一个灾难发生在10月。这次灾难的根源是因为鲁登道夫本人总是迷恋于不惜任何代价去强化德国战争机器,他的这种迷恋其实就是一种被称为“战争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一个战争社会主义式的社会中,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份资源都必须投入到战争中去。德国缺乏人力资源,不仅军队缺乏士兵,国内经济生产也缺乏工人。在鲁登道夫拥有最高权力之前,就有数千比利时工人被迫转移到德国工厂做工。德国资本家需要更多的工人,鲁登道夫决定满足资本家的需要,他的这个决定在他去西线视察的时候就做出了。他设置了转移20万人的限额。首相贝特曼和其他政府官员都反对,甚至德军驻比利时的指挥官也反对,指出鲁登道夫的计划很可能不能带来更多的工业产出,反而变成一场政治上的惨败。当时,协约国正在不知疲倦地把德国描绘成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

鲁登道夫对这些反对意见置之不理。10月底,对战争没有直接贡献的比利时工业被关闭,大规模的充军运动开始。在3个月内,有6万多名比利时人被用牛车运输到德国,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健康条件不好,运输条件也非常恶劣。最后,就像反对意见所说的那样,整个充军运动毫无实际效果,德国不得不放弃。但是,截至此时,德国的国际声誉已经被严重损害。自从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后,美国公众憎恶德国,这次充军运动彻底关闭了美国公众改善对德国态度的机会。

不久之后,鲁登道夫又犯下第二个大错误。11月初,德国决定从1915年驱逐俄国人所获得的土地中拿出一块土地,建立波兰王国。鲁登道夫不是这个计划的始作俑者,由别人提出这个想法,他抓住这个想法后强力推行,而且是不顾首相贝特曼和其他政府官员的反对。从这点看,建立波兰王国与比利时充军运动非常类似。德国此举有深刻动机,波兰人被俄国占领,处于分裂状态已经长达几代人,波兰王国是德国人送给波兰人的礼物,德国期望波兰人能感激德国人,从而使波兰人渴望与同盟国一起战斗。这个计划的提出者为了吸引鲁登道夫接受建议,声称能立刻征募5个师的波兰新兵与俄国打仗,也许最终能征募到100万人。此时,不顾一切想征募新兵的鲁登道夫,无法听进比他更了解波兰人心理状态的人士的意见,猛扑向那幻想中的波兰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