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旋涡(第2/9页)

大屠杀再次开始了。实际上,大屠杀的速度加快了,原因是法金汉鼓励斯多夫瓦茨拉夫尽早夺取凡尔登,他俩发现,霞飞和英国人显然正在索姆河一线进行作战准备,所以德军必须在索姆河开战前拿下凡尔登。皇储只能抱怨道:“如果总部下命令,我不能违背,但我不想对此事负责。”

德国的军事盟友康拉德颠覆了德国乐观主义者的希望。康拉德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看到新兴的意大利王国蚕食奥匈帝国北面的领土,这使他感到异常痛苦,内心滋生出针对意大利人的病态的仇恨和轻蔑(他骂意大利人“意大利狗”)。自从1915年底,他就缠着法金汉要求德国帮助他在阿尔卑斯山南面发动进攻,目标是消灭意大利的作战能力,恢复维也纳在意大利北部平原曾经拥有的土地。由于德军此时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兵力优势,而且法金汉的重点是凡尔登,康拉德的要求被断然拒绝。法金汉指出,虽然征服意大利给维也纳带去快乐,但是对赢得大战帮助不大。他用完全没有必要的粗暴方式对待康拉德。法金汉是一个外表冷漠的人,即使在容克贵族内部,他也没有朋友,他既不喜欢也不信任康拉德。他不向康拉德透露任何机密,这严重破坏了他俩进行建设性合作的机会。凡尔登战役给奥地利人带来的震惊比给法国人带去的震惊还要多。虽然法金汉秘而不宣的风格不是针对康拉德一个人(法金汉以安全为由在幕后准备凡尔登战役准备,就连凡尔登西面和南面的集团军司令官也不知道战役的确切情况),但是奥地利人感觉受到深深的羞辱。康拉德决定独自发动意大利战役,而且不告诉德国人他的作战计划。

康拉德没有选择伊松佐作为进攻目标,双方在伊松佐已经打了四场仗,大部分意大利军队都聚集在那里。康拉德的作战计划把战场放在更靠西面的特伦蒂诺(Trentino)地区中加尔达湖(Lake of Garda)的东北面。他派遣了自己手中最后的十几个师的兵力去意大利北部边境的过境通道处集结。从这些过境通道出发,奥地利军队能突然袭击意大利伦巴底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康拉德认为这些农村和城市本应属于维也纳。一旦突袭成功,奥地利军队可转向从背后攻击聚集在伊松佐的意大利军队。此刻,康拉德闻到了凯旋的气味,他曾经闻到类似的气味,日后还有机会闻到。康拉德从加利西亚抽调了6个师的兵力来特伦蒂诺作战,他觉得加利西亚不会有危险。1915年底,俄国人在加利西亚曾遭受沉重打击(那些打败俄国人的德军部队,后来被法金汉抽调去凡尔登了),所以俄军在该地的兵力不如在东线的其他地区那样有兵力优势。如果康拉德知道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被任命为俄国东南战区司令官,他也许会变得慎重一些。哈布斯堡大公正式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这位大公是康拉德的上级,负责对意大利作战。

康拉德不断要求他的军队做超越其能力的任务。有些历史学家称他是军事战略天才,他也许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但他确实不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即使没有兵力优势,但为了摧毁敌人,他也会命令他的军队先去与敌人作战。他的每次战役都有一个固定模式。战役的开始永远令人激动不已,如果德国人不前来救助,战役的结局肯定是一场灾难。截至1916年初,由于奥匈帝国军队的伤亡巨大(仅在1915年伤亡就达到200万人,包括77万俘虏),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单独地打一场仗了。也许,这点能解释为什么康拉德渴望入侵意大利。他有可能已经丧失与较强大的俄军作战的信心。

特伦蒂诺战役的负责人康拉德并没有把自己的指挥部放在特伦蒂诺,或者附近的什么地方,以便接近集结的作战部队,他甚至都没有去访问过战场。他留在西里西亚,在战场北面600英里(约965公里)远的地方,他与新结婚的妻子享受着与战前一样的贵族生活方式。为了获得完美的与世隔绝,他只允许自己的作战指令单向流向战场,他的作战指令异常详细,规定某个师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但是,他不接受任何来自战场的询问和建议。他每天在地图上画出每个师必须实现的目标,其他的他都不感兴趣。如果他的指令要求部队翻越一座积雪很深的山峰,而部队发现有另一条路只需走下山路,然后通过一段峡谷,最后也能达到目标,他会坚持部队必须按照原计划行动。没有讨论的余地,没有宽容的余地。奥地利诸部队在特伦蒂诺集结完毕,组成一个新的集团军,新集团军的参谋长要求到西里西亚与康拉德交换意见,康拉德拒绝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