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凡尔登大挪移(第5/7页)

在布鲁西洛夫获得任命后几天,霞飞便要求俄国人做一些比那拉奇湖战役溃逃更有帮助的事,沙皇的参谋人员和前线指挥官聚集在一起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布鲁西洛夫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威严的会议,他感到新鲜,但是,他表现出更新鲜的一面,他是参加会议的将军中唯一愿意发动新攻势的人。于是,他主导了会议的进程,他提议展开一次联合进攻,将他手下的四个集团军和他北面的埃弗特、库罗帕特金指挥的军队统一起来。他说,这样可以把德国人牢牢地固定在整个战线上,于是德国人便无法调动部队去支援危险最大的地段。埃弗特、库罗帕特金不同意,他俩在平常就是较为谨慎的人,在那拉奇湖战役的惨败中受惊,不愿再冒险。沙皇的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批评了他俩,阿列克谢耶夫将军是俄军战略家,自1914年起就是布鲁西洛夫的上级,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各前线指挥官必须准备在7月发动一次联合进攻。他警告布鲁西洛夫,进攻开始后不要期望有援兵(布鲁西洛夫的兵力要少于对阵的德军)。布鲁西洛夫回到自己的总部,开始着手战前准备。埃弗特、库罗帕特金实际上什么战前准备都没有做。

4月28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终于在那拉奇湖发动一次反攻,为了这次反攻,他俩足足等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德军需要等待大地变得坚实起来。德国人的反攻非常成功,与俄军当时的惨败形成鲜明对比。德军在一天的时间里夺回俄国人在3月份时花费一周的时间才取得的成绩。德军之所以能较轻松地夺回失去的阵地,是因为借助了一项由快退休的炮兵指挥官乔治·布鲁赫米勒(Georg Bruchmuller)中校发明的新炮兵战法。这种新战法,英国人称之为“爬行弹幕法”,后来英国人也采用了这种战法。这种新战法舍弃了持续数天的弹幕炮击的做法,而改用一种时间短、强度惊人的炮击取代,它就像一堵保护墙,在步兵向敌人阵地推进前扫过敌人阵地,起到步兵保护墙的作用。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不给防守者时间在炮击保护墙之后准备迎战步兵进攻,而给予进攻者一种前面有保护罩的感觉。这种新战法意味着彻底放弃西线双方都在使用的炮兵战术,最终成为战争史上最重要的战术创新。鲁登道夫的战略家马克斯·霍夫曼非常欣赏乔治·布鲁赫米勒卓越的才华,给这种新战法取了一个绰号“米勒突破法”。

俄军在两次那拉奇湖战役中总共伤亡了10万人,这还不包括被冻死的1.2万人,德军的伤亡是2万人。但是,伤亡数据并不是这两次战役的重要性所在。那拉奇湖改变了东线的战争进程,战役的结果告诉埃弗特、库罗帕特金一个真理,未来的战场胜负,不取决于俄军能调遣多少人、多少门大炮、多少发炮弹。

背景:飞机和陆舰

航空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大战开始前11年,怀特兄弟在小鹰镇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翔;军用航空也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意大利人在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攫取利比亚时,曾使用过9架原始的飞机。

但是,大战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改变着航空。1911年,一名英国将军曾说:“航空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昂贵时尚。”大战开始后,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航空就变成各国军械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战产生了坦克,不过,如果西线没有陷入僵局的话,坦克也许会出世得晚一些。

1916年,首次出现以飞机为武器的空军,坦克也在这一年首次出现,它用来对付战壕、机关枪、铁丝网。

有人曾声称,欧洲军事领导人在大战前的10年里完全对飞机的潜力视而不见,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当时,怀疑的人确实很多,有的人还持有异常荒谬的观点。当时担任巴黎战争学院司令官的费迪南德·福煦说:“飞机是一项好运动,但对战争没用。”1909年,路易斯.布莱里奥驾着自己设计的飞机跨越英吉利海峡,几名英国将军立刻意识到他们的岛国从此变得不如以前安全。当法国人在每年的军事演习中使用飞机的时候,德国人知道德国的航空业太幼嫩,产品落后于法国,必须追赶法国,而且行动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