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首先,如果一个国家既不依靠陆上的交通去保护自己,也不通过陆路向外扩张,而是单纯地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具备了比四周以大陆为界点的国家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一个海洋强国,英国就拥有比荷兰和法国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和法国必须要长期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以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而这种投入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法国,总是以十分荒谬和愚蠢的理由从海上向大陆扩张,进行这种扩张耗资巨大,如果法国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地理位置的话,就会弥补其在别的方面的不足,为本国增加收入。

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会直接提升或者分散这个国家的海上力量。从这方面来讲,英伦三岛就拥有比法国更为突出的优势。虽然法国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它濒临大西洋,纵深伸向地中海。但尽管有这些优势,从总体上来看,它却成了海上力量薄弱的一个原因。位于法国东西部的舰队,只有在穿越直布罗陀海峡之后才能会合,而要这样做的话,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以至于遭受严重的损失。美国也濒临着两个大洋,如果说东西海岸都有贸易来往的话,美国将不得不耗巨资保护这些贸易,这也就成了美国在海权方面的巨大劣势。

作为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殖民地帝国,英国已经丧失了在它的周边集中海军的条件和优势,只是这种牺牲未必是件坏事,实践证明它利多弊少。随着英国殖民体系的无休止扩大,它的海军舰队也在不断膨胀,英国的海上贸易和财富也日益增多。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兰西共和国和法兰西帝国战争时期,就有一位法国作家一语中的:“虽然英国的海军舰队发展迅速,财富也日益庞大,但这些掩饰不了它本身贫穷的尴尬。”的确,英国的海军舰队足够保卫本土,但是海军的扩大远远跟不上殖民地的扩张。同样广阔的西班牙殖民地却由于海上力量的薄弱而屡屡遭到侵害和骚扰。

一个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有利于集中它的军事力量,而且还有助于在抵御敌人的进攻时提供作战的中心位置和良好的基地等战略优势,英国就很符合这些条件。一方面,它正对着荷兰和多个北方强国;另一方面,它还面对着法国和大西洋。一旦英国受到威胁,它位于多佛海峡与英吉利海峡、甚至在布列斯特不远处的舰队随时可以占据纵深基地,并且能够迅速地会合联合军队,反击试图通过英吉利海峡的敌人,让它无法和盟国会合。除了这些,上苍还赐予英国非常方便优越的港口和更为适合安全靠近的海岸。在以前,由于气候的原因,穿越英吉利海峡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举动,但是到了后来,随着蒸汽舰船的改进和港口条件的改善,曾经一度让法国人感到苦恼的不利条件渐渐减少了。在帆船时代,英国舰队将其基地设立于托贝与普利茅斯,来对抗法国在布列斯特的舰队。这个计划很简单:在刮起东风或者微风的时候,英国执行封锁任务的舰队就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而当刮起西风的时候,封锁舰队就撤回港内,因为他们知道,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法国的舰队也无法出来活动,在大风转向之前,他们可以安心地度过这段时间。

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敌人或者进攻目标,比法国人称之为“劫掠战”的战争活动更加重要。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让它成为一种破坏贸易的力量。这种战争活动只是针对没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商业船只,所以实施攻击的船舰并不需要有很强大的火力。这种船只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从而需要一个避难点或者支援场所,这些场所要么在本国海上力量控制下的范围之内,要么在友国的海域内。友国的支援港口能够更好地提供援助,因为这种支援点是长期不变的,而遭受攻击的船队比它的敌人更加熟悉这里的航道。法国在英吉利海峡、北海和大西洋上面都有港口,这就极大地便利了它的舰船出去抢掠。这些舰船从临近的海域出发,进退有序。虽然这些港口由于相互之间的距离限制,不能够进行正规的军事联合行动,然而对于这种非正规的、辅助性的作战行动却非常有益,因为如果是正规作战的话,需要集中力量,而这种破坏贸易的抢掠却只需要分散的力量。这些商业掠夺船舰只有分散开来,才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和财富,这一点在法国海盗的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这些商业掠夺船舰主要的活动场所是英吉利海峡和北海,或者是在较远的殖民地区,在这些地方,比如法属西印度群岛之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之类的岛屿,都能给它们提供较为安全方便的庇护所。与古代船舰不同,现代船舰需要随时补充煤炭燃料,所以它更加依赖港口。美国的公众舆论对攻击商船的战争贸易抱有很大信心,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国家在国外的贸易中心并没有很大的港口,因此,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海上抢掠,除非它能够在友国那里找到很适合补充和避难的港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