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抗战一年之前因与后果(第2/8页)

这个时期,又表明了一件世界没有而华族特有的妙处,就是我们自己有文化,而同时能诚意地接受外来文化。现代的欧洲人本来自己没有文化,所以第一期的希伯来化,第二期的希腊化,能顺利地进行,如今两希还闹不清楚。中国不然,所以到唐代形成了一个无比的伟大国家,无上的进步文化,如今还遗留下唐律与唐诗。

因为同化力的意义,一方在发展自己的固有,一方又要能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我们看六朝到唐的中叶,一群发疯似的留学生,冒着性命的危险,向印度出发,表现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攻击精神,他们只希求内心之满足,并无丝毫升官发财的念头,而社会上也为这勇敢高洁的人格所感动,作我们邻居的理论整个地在中国植下根基,到今天我们西边的老亲戚(蒙藏)还可以有一脉相连的关系,不至于反目!

在这个同化力养成的时候,抵抗力并不因此而丧失。这就是民族南迁逐步地开发了长江南部,渐渐地遇见了世界交通的海。如今广东、福建的语言还保存着古代的音节,这就是证据。不过在这一段锻炼中间发现了一个原则,抵抗力不可误用。就是说,抵抗力用在文化方面是无用的。韩欧的文章,尽管可以为古文的模范,但是《原道》也罢,《本论》也罢,打消不了民间的一句佛。而这时代不像欧洲人那样没出息,闹成三十年的宗教战争,这就是华族特有的长点。同化力养成了,不过抵抗力没有锻炼,这也还不够成为大器,上帝嘉惠我们,来几个硬钉子碰碰,这就是:历史的第三期。

从文信国成仁到中山先生在南京就大总统为止,就是说从蒙古南进中原到革命成功为止,是为锻炼我们抵抗力的时期。

蒙古人征服了北半球的大陆,第一个将其赶走的还是我们华族。满洲是东胡族,具有相当的同化力,同是华族本来容易接近,所以勉强能维持二百多年,并且随嫁时带来了一笔很大的财产。但是华旅的抵抗力始终潜在地滋长着,所以一致革命、声入心通的全中国呼应了。如今五十岁以上的老党员,可以自省一下,当初革命二字,怎样地从耳朵里听进去,怎样地转到心窝里,怎样地发动了行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英雄的本领就在得到群众心之所同然。

两次赶走异种人的历史,说来未免太长,不是本文所能及。但我要举两个人的两段精警的话来警醒大家。

第一,是明太祖的遗诏。他用武力来赶走蒙古人,当时的士气,必定极旺盛,看不起外国人。但是这位英雄从种种的经验上寻着了我们民族发展的要点,所以遗诏上说:“非夷狄来侵,不得用兵。”这就是说,不要看我们赶走蒙古人太容易,就发生了侵略的野心,武力是应当取守势的。现在喜欢看远势的英国人,对我们群众抗战有成绩,就不免有点担心。国联席上,敌人怎样借着排货的理由,煽动英美人对于中国之忌刻,以表示他上海出兵的正当。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

第二,是顾亭林所说:“有亡国,有亡天下,国家之事,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也耳。”这句话照现代解释,他之所谓天下,即是民族的国家,他之所谓国,即是朝代或政府,所以说——皇帝不好换朝代,官吏不好换政府——这不算一回事。至于国家的兴亡,这个责任是在匹夫,是在一个一个的老百姓,是在整个的民族。我们试想想,前方流血后方流汗的是谁?

当年革命本来是匹夫之责,后者却混进了许多吃肉的,所以革命成功后,还要吃十几年的苦。

两个要点说明后,我还要把主文“锻炼”两字来说明一下:上文说过,同化力与抵抗力有互相补助之能,如其单独运用,不是归化,便是入山。天幸我们有地理上的优越性,历史上压迫我们的异族都是从北方来,而怀抱强烈抵抗心的民族英雄一步一步地南移,至于大海。如今新文明都是从海上倒贯进来,自然地使我们活用了同化力,以助长我们的抵抗力,所以革命事业,单单起于广东,这是地理历史上的大因缘,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这一次后方流汗的工作效率,算来却推侨胞为第一,一个苦力,一个车夫,个个能将他们每天所得的工资,提出百分之几来,积成一个按月常捐,寄回祖国,一年来没有间断。这真是长期抗战的好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