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第2/2页)

倘若在进攻的胜利范围之内没有大目标,那么对进攻方来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方便是敌军同最近的大目标之间的交通线。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方必须做如下考虑:倘若获得了会战胜利,该如何利用这一胜利?

我们的答案是,利用胜利能够得到的目标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御方在这个方向上配置重兵,即防御方的配置非常准确,那么进攻方应该做的是毫不犹豫地发起挑战。如果防御方的工事坚固,进攻方就应当想尽一切办法从阵地侧翼通过。换句话说,进攻方遇到困难时就要另想他法。

如果防御方的军事部署不当,进攻方则应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旦出现了跟防御方同向正面遭遇,而防御方却依旧不沿着进攻方的侧翼移动,进攻方则应迅速奔向这支敌军与该目标的交通线,并在那里发动进攻。如果敌军依旧不为所动,那么进攻方应该迅速转向这支敌军,从其背后发动进攻。

在进攻方选择的通往目标的所有道路之中,最好的和最自然的道路是通商要道。倘若这些道路有过于弯曲的地段,那么进攻方理应在这些地段外另选较直的道路(即使是较小的道路也好),因为道路太过弯曲将会给撤退带来极大的危险。

5.在寻求大规模决战时,进攻方绝对没有分割兵力的理由,如果兵力分散,只能将其当成进攻方不明情况而造成的错误。所以,进攻方只能在能够保证各纵队可以同时参加作战的正面上前进。如果防御方兵力分散,进攻方便可大获其利。

当然,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割兵力才是对的,进攻方才能够发动一些规模较小的佯动(这种佯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略上的佯攻,其任务是确保这些利益)。

倘若不得不将部队分成几个纵队前进,那么这种情况只能在组织进攻的战术包围中出现,因为包围对进攻方来说是非常自然的,倘若不是迫不得已,进攻方就不应该放弃这一形式。

不过,这种包围形式只能是战术性质的,因为进攻方在大规模战斗时进行战略包围行动完全是浪费兵力。只有在进攻方很强大、胜利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才能够采取战略包围。

6.但进攻也要谨慎,因为进攻方也要保护背后和交通线的安全。进攻方应当尽可能地依靠前进来进行这种掩护,通过军队本身来完成这种掩护。倘若一定要单独指派一部分军队来执行该任务,那就要分割兵力,而这自然会削弱进攻的力量。

既然一支兵力较为雄厚的军队一般总是在两端相距至少一天行程那样宽的正面上前进,那么,如果交通线(退却线)偏离行军正面的垂直线不大,军队的正面大多可以掩护交通线。

在这方面,进攻方要冒多大风险,主要视敌人的情况和特点而定。如果一切都处在大规模决战的气氛的压力下,防御方便很少有机会进行该活动,进攻方的行动即较为自由。

不过,如果前进停止,进攻方便越来越转入防御状态,这个时候,掩护背面则越来越有必要,也越来越成为主要问题。因为进攻方的背面要比防御方的背面薄弱。所以,防御方在转入真正的进攻以前,甚至在他还未不断放弃国土时,就已经对进攻方的交通线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