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硬币”(第2/3页)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日军虽然在莱城至萨拉莫阿一带部署了一万名守军,但主力集中于萨拉莫阿,莱城的防御较为薄弱。

麦克阿瑟将逐个清除日军据点的行动命名为“硬币行动”,综合评定下来,他决定将第一枚“硬币”抛向莱城。

莱城是一座港口城市,适合进行两栖登陆,然而麦克阿瑟的西南海军没有那么多两栖登陆艇以及用于护航的巡洋舰、驱逐舰。

这个时候的太平洋战场已分成了三大战区,即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哈尔西的南太平洋战区和尼米兹的中太平洋战区,他们各有各的指标,各有各的仗打,全都忙得不可开交。麦克阿瑟已经拉来了哈尔西,他没法再去动尼米兹的奶酪,哈尔西虽属麦克阿瑟指挥,可进度又超慢,你抽去一点儿,那边没准得歇火。

都动不得,麦克阿瑟只好自力更生,在手上现有的陆空军身上打主意。

1943年7月,位于纳索湾的盟军部队由陆上进军,直指萨拉莫阿。与此同时,肯尼指挥的西南空军全体出动,对新几内亚沿海进行“搜索驳船”的巡航飞行,凡是前往莱城、萨拉莫阿的日军驳船,一律炸了没商量。

海上无法运送援兵,今村只能从莱城抽调部队,从陆地南下增援萨拉莫阿,这样一来,莱城守军就更少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麦克阿瑟期望的,他要做的正是“把敌人从莱城吸引出来,诱使其部队和物资向南移动”。麦克阿瑟一面用计耍弄着拉包尔的今村,一面通过“卡斯特”密码破译队随时掌握着对手的动向。

破译密码,如今仍是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指挥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山本被击身亡后,美方一直成功地隐瞒着日军密码被破译的事实,哈尔西受命不得将此事的内幕泄露给报界,因此,真相直到战后才得以公布。

日本人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们曾将这一事件列为“甲级事件”进行调查,并怀疑密码已被破译,故意拍发了一封草鹿任一即将视察前线的电报。谁知道尼米兹更精明,他马上识破了这一小伎俩,在电文提及的时间和航线上,没有派出任何一架飞机,倒是有美机奉命在伏击山本的地点上空做“例行巡逻”,以给对方造成山本遭遇伏击纯属偶然的错觉。

日军果然上当,他们真的把山本之死当作了偶然事件,除了庆幸自己的密码仍旧绝对安全可靠,就是怪山本自己命运多舛,正好遇上了美机的“例行巡逻”。

于是密码照用,“卡斯特”照破。麦克阿瑟把今村的往来密电当成了决策的重要依据,还专门调来两名日语专家,以增强“卡斯特”的破译能力。

8月17日,经过连续几天的电波侦听和分析综合后,“卡斯特”给麦克阿瑟送来了一份重要情报。情报显示,在美军“进攻萨拉莫阿”之际,今村为了能够向守军提供更多的空中保护,已将200多架飞机调往韦瓦克空军基地。

韦瓦克正在西南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麦克阿瑟毫不犹豫地命令肯尼实施空袭。早已做好准备的战机如离弦之箭一般呼啸而出,它们在空中排出庞大阵形,向日军基地直扑过去。

美军第五航空队发明了一种“伞投杀伤炸弹”,这是一种外挂降落伞的高爆炸弹,由改装后的B-25、A-20携带。炸弹被低空投下后,它的延迟引信可以保证飞机有足够时间脱离爆炸范围,而高爆炸弹空爆后产生的碎片和气浪,足以横扫机场上的一切人和物。

8月17日是新几内亚日机的“凶日”,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停放在韦瓦克基地的所有飞机毁于一旦,日本在新几内亚的空中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消息传来,麦克阿瑟大感快慰,他为自己的妙笔做出点评:“这是一次时机绝妙的痛击,再没有比飞机停留在地面上更无能为力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