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还能活多久(第3/13页)

参谋本部立即向关东军司令部进行了通报,并特别提醒关东军,鉴于载重汽车将可能成为苏军兵站运输的主要手段,必须迅速改变一个错误判断,即苏军不会在诺蒙坎地区使用大兵团作战。

辻政信收到情报后却不以为然:就算苏军在用载重汽车而不是马拉大车卸货运货,可是你们这些搞情报的弄弄清楚,大会战是什么概念,那得需要多少载重汽车呀,苏联有那么多吗?

情报参谋们费尽辛苦,给辻政信几句话就打发掉了。

日本陆军实行的是维持作战主导体制,作战第一位,情报和后勤只被作为作战的补充,可有可无。日军的参谋分为三个级别: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兵站参谋,像稻田正纯、辻政信这样的作战参谋地位最高,情报参谋和兵站参谋属于一类,地位很低,且不受重视,这也就难怪日军的情报和后勤系统总是拖后腿了。

崛荣三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的情报准确及时,但从来没有被参谋本部和军事主官们采纳过。战后他不无悲愤地总结道:“昭和陆军根本就不懂情报这个东西。”

尽管情报参谋在参谋本部也不值钱,可话又说回来,他们毕竟是本部门的人,现在竟然被作为下级机构的关东军嫌弃,还是让人感到脸上无光。

再看诺蒙坎前线,苏军天天进攻,担任前敌指挥的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又束手无策,活像是霜打的茄子,参谋本部就决定来个走马换将,在给关东军司令部一点警示的同时,也顺便加强该地区的作战指挥。

1939年8月4日,参谋本部在海拉尔成立第六军,下辖第二十三师团和第八国境守备队,军司令官由原驻关内宜昌的第十三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担任。

虽然成立了军,但除将第七师团的最后一个联队调来外,兵力方面并没有太多变化。这种管理方法称得上是日本陆军的常规,侵华战争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在师团以上组建军机构,乃是通行做法,而且作战结束后,军的单位也会随之取消。正常情况下,关东军不会反对。

不过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现在的情况一点都不正常。你参谋本部早不成立,晚不成立,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成立第六军,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因为仗打输了。

仗打输了,谁不恼火?都恼火,关东军做着梦都想扳他一局,要不然老植田瘸着腿去前线干什么?可大家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扳回局面的时候,参谋本部却突然使出阴招,通过成立第六军,隔开了关东军对第二十三师团的直接指挥。

从植田本人到辻政信等参谋,对此无不是既愤慨又伤心:这分明是对我们不信任,有意给我们难堪哪!

关东军司令部感觉自己掉沟里了,然而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增设第六军只是难堪的第一步,还有第二步。

怪现象

参谋本部把原先曾随矶谷来长春担任“监军”的两名参谋又派了过来,调查是不是要对苏联空军轰炸富拉尔基江桥做出报复。

这还是第三次诺蒙坎战役发起前的事,而且参谋本部早已答复,说是要“注意隐忍”,关东军司令部的人为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当“监军”询问辻政信等人的意见时,他们就老实作答:当然得报复哇,如果能够轰炸外蒙古机场,起码还可以减轻地面部队的空中压力。

询问完了,两“监军”到诺蒙坎前线视察了三天,然后起程回国。

1939年8月7日,参谋本部给关东军司令部来了电报,说已经同意轰炸外蒙古机场。

这封电报顿时引爆了关东军作战课,参谋们全炸了,房梁差点没被他们给掀下来:早点不说同意,非让我们“隐忍”,现在我们拿什么去炸?

经过第三次诺蒙坎战役,轰炸机和战斗机不知毁损几多,要炸的话,起码得经过两周的补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