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朋友曾经请我评一评电视剧《亮剑》,但是直到找个周末,才有机会把它拿出来看上几集。

《亮剑》这部小说,是我颇为心仪的一部作品,那么,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亮剑,是更加精彩了呢?还是削弱了它的精彩呢?

平心而论,看之前我颇有忐忑,若是苗头不对,估计老萨会马上虚晃一枪去干别的。

看过之后的感觉——可以打上比较高的分数的,虽然也有一些遗憾。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的确在剧本和演出上下了功夫,很认真地查了史料,在原作上面还有提高。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利用了一些挖掘出来的史实进一步突出亮剑的主题。李云龙与和尚在平房里左右开弓,独战日军围攻的镜头,看似浪漫,其实是有真实历史依据的,只不过和日军打这个李向阳式搏杀的军官职位比李云龙为高。此人就是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晋察冀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

周建屏在河北平山地区作战时,一次住在村中遭到日军袭击,村口的哨兵被摸掉,发现日军时已经到了周住处的门口。周建屏是老行伍,反应很快,单枪匹马突围。但突围之后发现警卫员没有跟上来,周马上返回村中救援。按说,作为一个司令员,断无和警卫员同生共死的必要,而且也不符合组织原则。但是,历史上周建屏就是这样做的,实在可惜此人英年早逝(周早逝和他这种战斗作风很有关系,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多次负伤,1938年因旧伤复发病逝。周当年是滇军旅参谋长,放弃职位去黄埔军校当学生,很传奇的一个人)。他和警卫员会合后即被围,两个人占据一个院落,指东打西,上百敌军竟奈何他们不得——日伪军是匆匆集结的部队,编制紊乱没有携带重武器,硬冲周建屏和警卫员偏偏是两个神枪手,弹不虚发。双方僵持中四分区的增援部队赶来救援,日军只好撤退。四分区赶来的部队看到满街都是敌军拖尸的血迹,可见周的善战。

亮剑

考虑到日军的战斗力,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事情,如果不是史有明文记载,简直难以置信。但是,周的这种精神,和李云龙的“亮剑”实在不谋而合,电视剧的编剧能够挖掘出这段史料,是很贴切的。

同时,每集开头,用当时的电影纪录片资料揭开画面,使整个气氛凝重而庄严,选择的主题曲也符合影片的气氛。和《卧虎藏龙》一样,《亮剑》展示的是一种纯种的好汉,无论李云龙还是楚云飞,无论赵刚还是丁伟。《红高粱》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任副官八成是个共产党,除了共产党里,很难找这样的纯种好汉。”且不去管党派,就事论事,冷麻子算不算好汉?冷支队毕竟是在日本鬼子身后打游击的主儿,一辆自行车可以顺着铁轨骑一公里,比起周作人之类“国士”,冷麻子算得一条好汉。但是,坐山观虎斗,争功,“冷某量浅”,都在说冷麻子不是一条纯种好汉。

豪气干云,本来就是一种品质而已,简单得很。今天的世界复杂了,我们的内心更是复杂无比,但做事和做人本来就是两回事。做事可以迂回机巧,灵变百出,做人不一样,好汉就是好汉,孬种就是孬种,我们自己心里明白。

电视剧这一点没有背离原作,很让人欣慰。编剧没有乱来,这很好。

拍得好的人物,李云龙算一个,基本上把人物的性格拍出来了,您可以看得出来,每次李幼斌开口,只要是原作的台词,就特别出彩,这反映了李幼斌扮演的李云龙和原作的李云龙具有一种息息相通的感觉。楚云飞也算一个,只是因为原作把他写得太精彩了,电视剧只能说中规中矩。配角中常乃超是一个新加进来的人物,但是令人拍案叫绝。无论是被俘时从兜里左一样右一样掏出各种东西来,还是面对李云龙手枪决斗的不屑,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一个颇有军人胆气,心思细致,书房气重而实战经验又不足的参谋型军官。这一点,电视剧可说和原作打了平手。而常乃超和李云龙的对话,又超越了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