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行山上》(第4/4页)

阎锡山和阎部官兵的形象有些问题,阎锡山并没有这样好的装备,他本人也是朴素的形象。晋军装备差,是国军中有名的,直到解放战争,阎军看到中央军居然有雨衣穿还觉得大为倾倒,抗战的时候晋军应该没那么精神。这同样见于八路军,八路军的火力之猛有些夸张,追击鬼子骑兵,如果一交手真有那样多的炸点,八路应该有一个炮兵团投入了战斗,可是历史上打到鬼子投降,八路军还是靠小米加步枪解决问题的。

还有两个小小的遗憾。

一个是该有旁白的时候旁白没有出来,比如左权,如果在看完左权的家信后,补充一段旁白,平淡地列出如下史实:“1942年5月,日军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进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部队掩护后方机关突围时,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我想,观众的感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潮。

另一个是主题曲,《在太行山上》是一首非常好的歌,冼星海先生的曲子动人心弦。影片中这首歌开始只给出了一个旋律,逐渐加强,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想法,然而直到最后,全歌只是被吟唱出来,始终没有能够发展成一个磅礴的合唱,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似乎削弱了这首歌的魅力。

试想,如果有一个奔流般的合唱:“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那该是多么有表现力的一种庄严和尊严的感受呢?

既然这样,那就用这首《在太行山上》的歌词,来做本文的结束语吧。

在太行山上

冼星海曲 桂涛声词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
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