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萍如谈到空军(第2/2页)

飞行员们……

这批飞机后来作用很大,1939年11月击落日本轰炸之王奥田喜久司少将的就是这批飞机。奥田曾担任天皇侍从武官、神威号航空母舰舰长,阵亡时是第13航空队司令官。

1940年8月,中日在壁山展开激烈空战。这一次战斗中国空军损失惨重,事后才知道日军使用了新装备的零式战斗机,这是这种二战名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已经是王牌飞行员,接任第4大队大队长的郑少愚也在这次空战中负伤。第4大队移驻昆明,1942年起开始从印度接运美国援助的P-43战斗机回国,代替老式的伊-15,伊-16战斗机。

1942年4月,郑在从印度接机回国途中,不幸因飞机故障坠毁遇难。接替他担任大队长的是李向阳。

空军王牌经常死而不得其所,马尔塞尤死于没开降落伞,西泽广一是在坐运输机的时候稀里糊涂被击落,郑少愚的死也堪称壮志未酬。

回到郑萍如的事情上来。

据说王汉勋对郑萍如到上海的任务并不了解,直到她牺牲一年后才知道郑的死讯。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英国的电影,是描述历史上真实的英伦三女谍之一莎拉的,我曾经看到过莎拉的照片,很是英姿飒爽的一个女子。莎拉枪法出众,机警过人,在法国活动时,为了报告德国轰炸考文垂的“协奏曲行动”情报而暴露被捕,最终在战争结束前被德军枪决。

莎拉和郑萍如的情况很相似,有一个空军军官的男友,在她出发前往法国的时候,两人已经订婚。莎拉在暴露后德军制造了一个她逃跑的假象,试图让她充当双面间谍,当伦敦要她核实自己身份的时候,她发出了暗语:“一个吉卜赛公主在火边跳舞。”真正的暗语是:“一个阿拉伯公主在火边跳舞。”这本是她的男友对她说过的话,被俏皮的莎拉用作了终极暗语,不料,却最终被用上了。英国那边立即就明白了情况——发报的是莎拉,但她并没有逃脱。

令人遗憾的是,莎拉的命运十分不幸,她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实际上英国早已掌握,只是为了保护“图灵破译机”故意牺牲了考文垂,而她发报报警后,英国的情报部门竟漫不经心地下令她“任务完成,立即返回”——这完全断绝了莎拉通过假扮双面间谍求活的可能……

应该说,张爱玲的演绎很精彩,她只是选错了对象,郑萍如的浪漫如果演绎,应该更接近于莎拉而不是王佳芝吧。

我的看法,这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比作家揣测想象的一切都要真实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