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侵华日军眼中的地雷战》幕后故事(第2/3页)

1943年1月19日,清河军区骑兵连击退出动抢劫的日伪军,俘伪军十名;1944年7月讨伐伪“滨海警备军”战役,滨海军区骑兵连与步兵2个营编为左纵队;1944年11月,渤海军区骑兵连在广饶县辛集村与扫荡的日伪军激战……

许世友担任司令员的胶东军区,骑兵略多一些。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有一个骑兵营。1942年4月中旬,骑兵营曾和兄弟部队一起进入平南、胶北,策应国民党友军由胶南北上。1943年3月,山纵5旅与胶东军区合并,这个骑兵营就成为了许世友将军的麾下。传记《一代名将许世友》有记录:1944年9月8日,我军进攻烟(台)青(岛)路南端日伪军碉堡群受阻,许世友将军“当即率领一个骑兵营,火速前往指挥这场战斗”。

那么,在招远县陈家村与桑岛所属的部队交战的,是不是胶东军区骑兵营的部队呢?笔者在中方史料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

1943年3月担任了掖县(今改名莱州,与招远是邻县)一带的工委书记刘岐云,在《烽火春秋——从莱州到胶东革命斗争纪实》中回忆了一次发生在1943年5月的战斗:

伪军一个连早上到掖县狗爪埠村偷袭我区中队,而就在这一天的拂晓时(胶东军区)14团1营和一个骑兵连恰好是“由招远开到塔埠刘家和狗爪埠”。我军步兵营随即迂回包围了这个连的伪军,“骑兵连在外堵截,捉拿漏网敌人”,“仅用半小时就将敌人大部消灭”。

可见,1943年5月,胶东军区确实有一个骑兵连游击于招远县一带,他们就是与桑岛所属的部队交战的八路军骑兵。

从这支骑兵与日军的作战过程,可以看出其作战特点——在华北敌后活动的八路军骑兵部队中,只有129师骑兵团是轻骑兵,即使用马刀的传统骑兵。其他部队皆为上马奔驰、下马射击的枪骑兵部队。所以,在陈家村与日军遭遇后,这支八路军骑兵并没有飞马扬刀冲向敌军,而是立即撤退到山地棱线后,下马依托这条棱线对日军发动反击。这是枪骑兵强调充分发挥火力的典型作战模式,反映了八路军当时虽然装备落后,却有着相当高的军事素养。

前文还有一个情节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兴趣——在桑岛节郎的文章中,提到其部队在郭家店曾遇到八路军设置的诡雷。此诡雷设置在大路上,上方插有一块木牌,上书“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已在南太平洋战死”。八路军试图用这样的标语诱使日军靠近对其破坏,引爆下面的地雷。

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细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美军飞机击落的消息,当时日本本土都还不知道,八路怎么知道了呢?

一名曾在山东采访多名老八路的朋友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

他釆访过的一位原八路军5旅14团的作战参谋说,当年胶东八路军是全山东装备最好的,他们团1940年就装备了十五瓦军用电台。胶东军区的电台是“英国马可尼”公司50瓦收发报机,通信条件相当出色。该军区的侦察参谋天天收听上海、香港等地的英语广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就不知道听什么地方的广播了),消息十分灵通。因此,这个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毙的消息,很可能是八路军从电台里收听到,然后通过自己的宣传渠道公布出去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上庄子之战。那一战中,苏晓风政委重伤后之所以任由日军将其带回县城,正是因为他试图以自己吸引日军注意力。因为当时13团的电台通讯员在战斗中牺牲,密码本由苏政委保管。他在被俘后被拖上马车时,悄悄将密码本丢弃在战场上。日军因为俘获了苏政委心花怒放,未及对战场进行进一步搜索,避免了八路军密码的泄漏。苏晓风政委当天在招远县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