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2页)

在美军顾问和中国军人的共同努力下,装甲兵团在1943年12月23日从兰姆迦训练基地出发,一周以后到达中印公路的起点雷多。经过短暂的机械检修和补给,他们随即踏上翻越野人山的艰难征程。当时,中日两军正在新平洋以东的于邦一带胶着对峙,缅甸雨季的瓢泼大雨和日军第18师团的顽强抵抗让远征军进展迟缓。1944年1月11日,经过9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装甲兵团第1营穿越鬼门关山口,到达胡康河谷谷口的新平洋前线。开进途中,美军顾问抓紧一切时间向远征军官兵灌输战车部队的战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官兵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史迪威把装甲兵团到达前线的消息迅速公布出去,作为提升士气的兴奋剂,果然军心大振。

装甲兵团能够这样快速进入战场,应当归功于皮克准将指挥的工兵部队。他们在战斗部队后方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一条四车道的等级公路,无论山势如何险恶,公路进度和前线部队的距离从来没有多于一天的路程。

远征军中的高级将领,史迪威和廖耀湘。

尽管如此,由于时逢雨季,桥梁隧洞常被洪水摧毁,装甲兵团在开进中不得不时时越野行军。远征军给他们派来一名中国军官作向导。美军顾问理查德回忆,这名军官从不使用尺子,只用自己的拳头和手指作量具,总是在地图上能准确地估算出行进间部队的位置,这份本领令美国人大开眼界,难以忘记。

不过,恶劣的道路使装甲兵团不得不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维护车辆并加强装备的防水——缅甸的雨季平均降水量100英寸,大大超过原来的预计。

缅北战场中美工程兵部队指挥官皮克准将,在到缅甸之前曾主持修建了密苏里大水坝。

与此同时,远征军屡屡派出侦察人员从刚刚攻占的日军据点太白家(Taipha Ga, Ga是缅语“村庄”的意思)深入敌后,试图找出一条绕过日军正面防线的道路。结果证明,即便是坦克部队,也是可以迂回到敌后的,虽然困难很大。

3月1日,经过周密计划,完成探路计划的远征军装甲兵团第1营和新22师66团第1营组成战步特遣队,由赵振宇和布朗亲自指挥,发动了第一次对日军的攻击。当时三个步兵连的战士都乘坐在战车上前进,重武器、补给物资和弹药则由装甲兵团提供的24辆大卡车运送。

这是一次奇袭,他们从太白家出发,用两台装甲推土机开路,在无人的丛林中开出一条20英里的道路,从海拔6,100英尺的纳拉西肯特山口翻越险峻的库芒山,穿过日军防线的薄弱之处,向纵深猛插。虽然有的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还不到24小时,但第一次有了这样出色的武器,中国坦克兵积极要求投入战斗,无法阻止。不过,也有远征军老坦克兵回忆,那一次他们最初都以为是演习,战斗打响的时候如在梦中,直到天亮看到履带上日军步兵的碎骨烂肉,才相信自己真的是参加了战斗。

3月3日,装甲兵团突然出现在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孟关背后的瓦鲁班,就在这一天,装甲兵团与日军发生了第一次战斗。

远征军战车部队的战场照片,可说弥足珍贵。

战斗在夜间展开。根据侦察员带回的情报,日军在这一带只有少量巡逻部队。但中国装甲部队显然直接撞入了日军的重兵之中,战斗并不是一边倒。一辆装甲推土机被敌军击毁,两辆中国坦克兵驾驶的M-3战车仓促间中弹翻落入旁边的伊迪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