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第2/2页)

与此同时,在第3大队大队部隔壁的宪兵队也遭到猛烈打击,这里的便衣队搜查总部被炮弹击中,宪兵队西侧空场上的一辆M-25装甲车不偏不倚正被一颗迫击炮弹凌空命中,当即被炸成一团烈火,迸飞的金属碎块竟然将站在附近的出云舰轮机军曹中条长次郎撕成碎片,当即毙命——都撕成碎片了,要还不死那才奇怪呢。

从数字来看,第3大队大队部两辆装甲车被毁,宪兵队一辆,日军三辆幸存下来的M-25装甲车在此战中无一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反攻受到了十九路军便衣队的密切配合。十九路军便衣队在淞沪抗战中神出鬼没,让日军极为头疼,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

其实,由于日军不断增兵,十九路军部队不断从闸北向真如、江湾等地调动,在这条战线上的日军比中国军队兵力远为雄厚,十九路军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袭击明显带有打了就跑的痕迹。只不过中方情报很是准确,因此不多的炮弹就给日军后方的指挥机关造成了重大损失。倒是日军不明所以,忙乱了整整一夜。

中国军队的150毫米迫击炮

不过,令日军困惑的是,按照此前战斗的情况判断,在装甲列车离开前线以后,十九路军仅有的80毫米迫击炮不应该有这样的打击力和攻击距离。日军判断中国军队使用了150毫米迫击炮,但十九路军并无这种装备。不管怎样,1937年侵华战争打响的时候,日军排列的中国军队三大王牌武器,150毫米迫击炮排名其中(另外两种是捷克式轻机枪和德国37毫米反战车炮)。

原来,这次奇袭使用的火炮,确实并非十九路军所有。

一二八战事打响之后,尽管蒋介石并不支持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军的全面开战,但由于舆论的影响与爱国官兵的强烈要求,他也不得不派出部队增援十九路军。这支增援部队,就是张治中指挥的第5军,下辖87、88两个国民政府的警卫师,是中国当时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他们携带的装备中就有巷战中威力极大的150毫米迫击炮。

按理说,十九路军属于粤军,第5军属于蒋介石嫡系,两派之间矛盾很深。但是,碰上打鬼子的事儿,多深的矛盾也不重要了。2月14日,87师宋希濂旅长到达翁旅阵地,亲眼看到十九路军依靠简陋的装备奋勇与敌作战,十分感慨,因此主动提出借炮给十九路军,加强对日军的打击火力。翁照垣对此十分高兴,顺势向宋借机枪数挺,随即以这批装备发动了对日军的奇袭。战斗结束之后,翁曾亲自到宋部致谢,可见对这种大口径迫击炮的满意。

因此,根据日方资料的描述,这批M-25装甲车在上海基本全军覆没了,战后没有它们的进一步消息毫不奇怪。

一二八抗战,尽管中日实力相差悬殊,但十九路军为首的中国军队,依托上海的独特地形,顽强抵抗,日军苦战两个月,三易主帅依然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证明了中国军队并非不堪一击。此举对增强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在淞沪战场,装甲列车、150毫米迫击炮等少量重型武器,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想九一八事变,白白丢给日军的装备就包括两百架飞机、数十辆坦克、十万支步枪。假如东北军能够坚决抵抗,将这些武器用在和日军作战上面,那东北三省又将是怎样的局面呢?

抛开民族感情,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机械化部队的轮番登场,可称是亚洲装甲部队在如此大规模的战场上经受的第一次考验。其经验教训,对此后的亚洲战场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日军正是在此战之后开始大规模建立其装甲部队,而中国装甲部队的建设也开始从注重装甲列车转向更为灵活的履带式战车,开始跟上世界的潮流。这场战争的影响是不可被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