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2页)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这些细节处显现。

夜11点50分,日军开始行动。

与一般记载不同的是,在闸北和日军打响第一枪的并不是十九路军,而是警察——因为中方为了避免冲突,已经令78师部队撤离一线阵地,只留警察警戒。根据日军记载,中国警察尽管只有手枪,但颇为勇敢,战斗中毙伤了日军第4中队机枪小队小队长政门清世等人。战斗打响后,十九路军官兵随即投入战斗。蔡廷锴闻讯,星夜赶往预设在真如的前线军指挥所就近指挥作战,并命令上海周边十九路军各部队迅速进入市区阵地,支援78师。

日军在一二八之战中,装甲车与步兵的配置队列。

十九路军参谋某长赵一肩在报告中写道:“敌于是晚十一时半,以天通庵车站为据点,右自虬江路口,沿宝山路、宝源路、横滨路,左至青云路等处,同时用装甲车掩护步兵向我156旅第6团防线猛沖,并起火焚烧各商店,一面用手榴弹从屋顶掷下,来势极凶,卒赖我官兵沉着应战,以手榴弹为毁车之利器,将敌完全击退,并毁敌战车四辆,我方伤亡亦大。”

如赵参谋长所述,日军战术有素,步兵枪法极好,战斗力很强,在炮火掩护下打得凶猛异常。特别是一面前进一面用旋回机枪猛烈扫射十九路军阵地的维克斯装甲车,给守军带来了巨大伤亡和震惊。一二八之战中,中方担任正面阻击的张君焘团(即156旅第6团),战斗开始仅仅五个小时即伤亡六百多人,占全团三分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军以这种装甲车当先开路突破中国军队阵地时造成的。

幸好,十九路军部队的防御工事迟滞了日军装甲车的前进——按照日军记录,中国军队在铁路以东的各个路口都拉上了多道带刺铁丝网,并用沙袋构筑了工事。如果日军的车辆是履带式的,这种工事不会形成太大阻碍,但M-25装甲车是轮式的,所以无法长驱直入,只能在工事前等待步兵清理道路。随着中国军队从最初的惊诧中恢复了勇气和智慧,这种M-25维克斯装甲车的弱点就完全暴露了——它的机枪火力缺乏震慑力,而装甲厚度又不够。中国军队采取将敢死队预伏于街道两侧,待装甲车接近用手榴弹炸其行动部分,尔后用轻武器近距离攻击的方法,有效地遏制了日军装甲部队的攻击。

让我们对照1932年出版的《海军陆战队上海战斗记》(作者有马成甫)和中国方面的《淞沪御侮记》,来看看此战中具体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