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2页)

在日本偶然发现的一张照片——一架中国轰炸机坠落在南京大校场的外壕中。我很怀疑这架飞机,就是宋美龄在回忆录中说的那一架。

空中之虎——抗战开始时中国唯一的攻击机A-26雪莱克。

第9大队雪莱克攻击机的飞行员们,徐汉灵少尉,或许就在其中。

之所以《宝山史志》发生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推测的。

《宝山史志》对于抢救907号轰炸机飞行员的描述,实际来源于一篇回忆文章,即亚平在《杨行抗日风云录》中所书《捍国搏长空 卫国照青史——记小庙坠机逸事》。作者是任云阁被抬出机舱时的目击者,并非专业史学人士。该文写作于1995年,距离907号机的坠落已经过去了48年,所以记错记漏在所难免。实际上,该文的大部分内容是准确的,例如任云阁曾被安葬在当地八年之久,抗战胜利后亲属才将其遗骨迁走。这些都证明了任云阁牺牲在宝山,他的飞机也的确坠落在了北宗村小庙旁。

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并没有亲眼目击对驾驶员,也就是祝鸿信的抢救。所以,应该是抢救飞行员的人员错将其名字传成了“梁鸿云”。这个错误,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祝鸿信的名字中也带一个“鸿”字,双方口音不同,交流不畅;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受到了第三天《大公报》报道的影响。

注意其中划线部分:“任云阁梁鸿云殉国”,因为两个人的名字是并排的,宝山当地的抢救人员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救起的驾驶员应该就是梁鸿云。

正因为把梁鸿云和任云阁两机当成了一架,所以我国文献中对这次战斗的描述衍生出颇多错误。例如,多有描述任云阁机也是迫降在虹桥机场的说法,这应该是不确切的。

第二天的《大公报》中是这样报道的,注意划线部分。

任云阁机与梁鸿云机的相同之处,是他们同是遭到了日军95舰载水上侦察机的伏击。

下午,任云阁所在的9大队第9中队再次登机,前往杨树浦攻击日军阵地。

此时,风速已经达到每秒20米,但日军出云号的水上飞机(宫田大尉、出崎三空曹)依然起飞了,在3,000米空中担任警戒。16:00,宫田发现在1,000米髙度飞行的中国诺思罗普轰炸机编队,当即从云中钻出,突然袭击了任云阁、祝鸿信的907号机。

遗憾的是,由于通报不及时,任云阁、祝鸿信和梁鸿云一样,对这样的袭击毫无准备!

出云号所属,宫田大尉乘坐的那架95式水上飞机——在它完好的时候。

与梁鸿云不同,任云阁他们遭到的是迎面袭击,日军95式密集的机枪子弹,击穿了诺思罗普机风挡玻璃,重伤了驾驶员祝鸿信,后座的任云阁胸部中弹,当场阵亡。

907号机立刻冒出了黑烟,并开始掉髙度,很快落到了500米的空中。

问题是,可一而不可再,被空战中视若垃圾的水上侦察机接连偷袭,若是依然毫无反应,中国空军未免太窝囊了。

其实,宫田大尉命中注定的克星,此时也正在不远处飞行。这个克星,就是第34中队中队长周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