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2/2页)

老萨在书中有一句自谦的话,大意是说淞沪战争是一部史诗,他没有能力去谱写整部史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短短的小节。

对这句话,我持不同意见。因为老萨选取的小节,是那样的特别。

淞沪抗战,他挖掘出了中日双方同型装甲车的对决,挖掘出了国军中神秘的铁甲列车部队。

写抗日空战,一位为了保卫中国的天空而血洒苍穹的俄国烈士,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张日军拍摄的遗物照片,竟能引出如此多的故事。

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战,谁能想到杨靖宇将军曾与一批日本“肉弹”遭遇。

太行山上,日军的扫荡队伍中,军官在检查士兵们的准备情况,一名小兵竟拿出了一张美国艳星照片……

凡此种种,都是书中娓娓道来的抗战细节,也都是以往中国抗战相关书籍中闻所未闻的事件。其中大部分都得益于老萨在日本的留意查考,从日方的档案、书籍、影像资料中找到了这些在中国几近湮灭的往事的线索,再加以中国档案的佐证,这些故事便以鲜活的面容展现了出来。

这些精彩的故事连缀到一起,恰恰就是一部史诗,一部表现抗战中细节层面的史诗。假以时日,这些来自于纵深细节的考证,必将影响到横面上大历史的构成。

老萨的文字诙谐、轻松,使得这本书不像一般的抗战书那样读起来令人感觉沉重压抑,反而会觉得新奇、有趣。不过读完全书之后,也就是在总揽了这众多历史中的小故事后,那个大的抗战史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了。此时,再回想书中看似幽默的语言,将别生一分更具有厚度的历史沉重感。

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写抗战历史,让人钦佩。

期待老萨挖掘出更多这样有趣的抗战故事。

陈 悦

2010年11月10日于山东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