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或衰落 美国战略大调整能否避免颓势(第4/9页)

(2)欧债危机与美国的东移西顾

从东南亚危机结束,中国的经济开始加速度运行以来,美国就一次次打算将其战略重心向东转移,一是为了从亚太特别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利,二也是为了控制乃至必要时遏制中国的势头,使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中。但美国在欧洲的重大战略利益,使其一直无法无所顾忌地走出这步大棋。

200多年来,全球权力的重心始终在大西洋两岸移动,美国全球战略也始终是以控制大西洋地区为基轴向全球辐射,欧洲则在大英帝国衰落后,一直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但一场既出人意料又不可避免的金融海啸,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力。最说明问题的证据是,自2009年年底以来,美国不断用调低主权债务评级的方式打击欧元,直接推动欧债危机的爆发。但是欧盟却没有因此而倒下,反倒更加不可阻挡地走向了统一;另外一个明显证据是利比亚战争。这场战争头一次不再像苏伊士运河战争以来在中东、北非地区爆发的其他战争那样,全是由美国主导,而是一场由欧洲主导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当然也是欧洲人的胜利。

过去30年,美欧从实体经济联系来看,呈逐渐分离的态势。欧洲经济特别是在欧元统一以后变得越来越内向,内部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但越是这样,它就越不可避免地变成一个对美国利益的挑战者,特别是这次中东巨变的背后,就隐现出美欧在中东地区争夺货币霸权的影子,欧洲有可能借中东巨变,特别是利比亚战争和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叙利亚战争、伊朗战争,去深入整合大中东地区,形成欧盟+环地中海地区的欧元结算体制。

正是这一因素让美国人对欧洲放下,也是其在下定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后,依旧要频频西顾,不断回过头去看欧洲,原因是美国一直有很深的担心,那就是德国掌控下的欧洲统一。如果事实上的欧洲之首德国不能在它的主导下统一欧洲,欧洲分裂或者欧元分裂,将不是没有可能,而更大的可能则是被德国统一的欧洲出现在世界版图上,这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前景。

因此,不管是美国人自欺欺人,对美欧经济利益的竞争性矛盾刻意回避,还是想以共同价值观形成应对中国的战略同盟,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不能真正改变当今世界主要矛盾还是美欧,而非中美的现实。对美国来说,威胁它的生存的还是欧元对美元霸权的挑战,而不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以及意识形态差异。美国主要的重大的战略利益还在欧洲,尽管这次欧债危机使欧洲泥足深陷,总算使美国获得了战略重心东移的机会,但美欧之间的深层矛盾,会因为美国要先应对当务之急的中国崛起,而装作对其视而不见而改变吗?恐怕很难。

(3)战略分量变轻的“大中东计划”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推进大中东战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并未真正实现最初的战略意图。并未从这一计划的执行中获得多少好处,反而极大地消耗了自己的国力,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美国在伊拉克十余年时间共阵亡近5000人,据奥巴马本人承认直接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更是称总花费已达到3万亿美元。在阿富汗战场,美国十余年中共阵亡约1800人,据五角大楼估算总花费达到3232亿美元。巨大的代价,给推翻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功绩蒙上阴影,也使美国人不得不对几无实现可能的“大中东计划”进行反思和修正。但这还不是美国可能将逐渐从中东地区淡出的真正原因。

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2011年7月4日《战略观察》第10期《美国海外石油的战略收缩》报告,美国的石油供应已经向本土和西半球收缩。从2007年开始,美国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进口石油总量每年减少100万桶。目前美国的石油进口一半以上来自西半球,对中东的依赖仅为17%左右。美国在能源上依赖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