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第6/9页)

他拔了一根草衔在嘴上:“那倒不尽然。”绿草几乎将他完全淹没,阳光晒得他眯着眼,那模样真让人嫉妒他的惬意。

“你怎么没去照相?你不知道,那些相片说不定会登报的。”

“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参加照这类相片的人是有条件的。比如你合适,我就不合适。”

“合适不合适的标准是什么?”

“这你得问他们去。”

“他们是谁?”

“这可多了,一口气说不下来。这是一股势力,一种潮流……你懂得,最好别装傻。”

“那你干吗总呆在潮流外面?”

“你说错了。我是在潮流前头,早看清这潮流的走向和归处。喂,我说,你还是去照相吧?不然会吃亏的。”

乔怡专注地看着自己的一双被冰冷的溪水浸得发红的脚。

“你怎么不说话了?”他用胳膊把头撑起来。

“我天生懒得说话。”

“算了吧,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心里永远是吵闹的。你在肚子里评判每一个人,不出声地和每一个人争辩,但你又总不相信自己是对的。你做着许多努力,巴望能早日和大家同化。你当着全班把那件象征资产阶级的丝绸睡袍扯碎了,虽然从此你不再因为换睡袍在早操时迟到,伹不幸还是被人视为异类。知道团支部对你的鉴定吗:一个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人,一个家庭烙印很深的人。你以为你和别人一块扫地,冲厕所,挑猪食,就能彻底脱胎换骨了?连你自己也察觉,这些‘改造’对你永远必要,却永远不会产生多大功效。所以你的矛盾和痛苦往往比别人多许多倍——我说得对不对?”

乔怡冷冷一笑:“你以为你说得很对?”同时又暗暗惊异他对她的观察和分析。其实自从第一次在邮局门口结识他,三年中她与他不不超过十次交谈,而每次交谈都很短晳。他们似乎不需要交谈就相互熟悉了。如果两人恰巧在什么地方相逢,只需目光略一碰撞,即迸出火花来。只凭这目光,足以勘测出对方的心里存在着怎样一座矿。也许正如某个哑剧大师的见解:语言是笨拙的,多余的,甚至是人们信息沟通的障碍。

“这条河真小。那边有一条大河,那才是真正的河呐。”他指指远处,“你敢和我一起去吗?”

“……敢”

“那咱们走!”他跳起来,“我早就料到你会成我的对手。没有一个言语上、思想上交谈的对手真闷气。我喜欢对手!”他攥攥拳头。

“我不是你的对手。你是狼。”乔怡笑道。

半个小时后他们来到这条“真正的”河边。这河足有一百多米宽,属于高原那种湍急的融雪河。云和阳光在水波里起伏有致地流着。

“他们多蠢呀,为什么不到这里来照相?”杨燹嚷嚷着。

“相嘛,在哪里照都一样,何苦跑这么远!”乔怡也大声答道,“反正都是假的。”

环境能改变人的性格。在这条河边,乔怡忽然有了某种勇气,袒露自己实质的勇气。

“这么说你也不赞成他们的做法喽?”

“他们是谁?什么做法?”

“他们是个别领导,做法是沾名钓誉,牺牲人们的天真去换一块没有价值的荣誉牌子。昨天那场雨淋病了几个人?那叫演出吗?那叫发神经,那个小积极!”

乔怡装着没听见他的话。记得有一次桑采来找乔怡谈心,那是在她第三次参加“先代会”之前。“你那些糖纸哪儿去了?”乔怡劈头就问。桑采吃了一惊,朝她眨巴着长睫毛。“我以为十几岁的孩子总是真实的,不然这个世界就没有真的东西了。”乔怡说,“你为什么要把那些糖纸偷偷毁掉呢?人应当进步,但先要真实……”

杨燹哈哈笑起来,“要从你嘴里听到一句对某个人的评价是妄想。你处处免战。我可不行,能攻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