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序(第4/5页)

天刚蒙蒙亮,不用夜视镜已基本能看清周围。直升机驾驶员最恨这种黎明的光线,因为他的眼睛不得不同时适应已变成鱼肚白的天空和依然笼罩在阴影中的地面。查韦斯中士的一班人坐在直升机里,他们身上系着四点式安全带,双膝之间夹着武器。UH60A黑鹰直升机高高地掠过一个小山头,然后急剧地下降。

“还有三十秒钟,”驾驶员通过机内通话系统通知查韦斯。

这是一次有计划的潜入飞行,直升机在山谷里不断变换高度。这种小心谨慎的飞行方式的目的,是迷惑那些有可能监视它的人。黑鹰直升机猛地向地面俯冲,接着驾驶员把驾驶杆向回一拉,把飞机拉出俯冲,使机头向上抬起。这时,机组负责人打开右侧舱门,士兵们转动安全带扣上的解扣,松开安全带。黑鹰只能作短暂的停留。

“走!”

查韦斯第一个离开飞机,向前跑了大约十英尺,随即卧倒在地。全班其他人也做出同样的动作,为的是让黑鹰立即起飞。黑鹰徐徐升空时,扬起的沙尘把它的这些乘客弄得灰头土脸。它将在小山南端重新出现,仿佛刚才并没有降落过。直升机飞离之后,全班集合在一起,随即进入树丛。他们的行动才刚刚开始。查韦斯中士用手势发出命令,领着他们迅速跑步离开。这是他的最后一次任务,随后他就可以休息了。

在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海军军械试验和发展中心,一个非军人技师小组和几名海军军械专家正围在一枚新型炸弹的周围。这枚炸弹的体积与老式的两千磅重的炸弹几乎相等,然而其重量却几乎轻了七百磅。这是由于它不同的构造。这枚炸弹的外壳不是用钢材,而是用凯夫拉尔合成纤维制成的——这是受了法国人的启示,因为法国人曾用天然纤维制造过炮弹壳——加上仅仅足以固定弹尾的钢件,或者再加上其他硬件,使它变成一枚“激光制导炸弹”,使之能够对准一个具体的点状目标。激光制导炸弹通常只是一枚带制导装置的普通炸弹,然而外界对此还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炸弹不会产生任何有杀伤力的爆炸碎片,”一位非军人技师表示异议。

“要是那些坏家伙能收得到炸弹的雷达回波,”另一位技师说,“要隐形轰炸机还有什么用呢?”

“哼!”第一位技师又说,“如果一枚炸弹只是让那个家伙很恼火,那有什么意义呢?”

“把这枚炸弹扔进他家的大门,他就恼火不了多久了,对吧?”

“唔。”但他至少已经知道这枚炸弹的实际用途了。有一天它将挂带在运用隐形技术的舰载攻击轰炸机ATA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先进战术飞机)的首字母。上。他想,海军终于使这项方案落实到了军舰上,差不多是时候了。不过,眼前要做的工作是要看这种重量、重心均不相同而且带有标准激光制导装置的新式炸弹能否跟踪目标。装弹机开过来,从运输架上托起这枚流线型的炸弹,由操作人员把它装在A6E入侵者式攻击轰炸机腹部中轴线的挂弹架上。

一枚千磅炸弹

技师和军官们朝一架直升机走去,这架飞机将带他们去轰炸靶场。他们都显得从容不迫。一小时后,他们安全地隐蔽在一个有明确标记的地下掩体内。一位技师把一个形状奇特的装置对准四英里外的目标靶。那个目标靶是一辆海军陆战队废弃的五吨载重卡车,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一个惊人的场面就会出现,卡车将被炸得粉碎。

“飞机已进入轰炸靶场。开始奏乐。”

“明白,”那位技师一面回答,一面扣紧激光地面指示器上的扳机。“已瞄准目标。”

“飞机报告已捕捉到目标——正在待命……”通信人员说。

在地下掩体的另一端,一位军官正注视着锁定那架进入靶场的入侵者式轰炸机的电视摄像机。“投弹。我们看见炸弹利落地脱离弹架。”再过一会儿,他要用那架跟踪A6轰炸机的A4天鹰式战斗轰炸机上拍摄的照片来与这个场面核对。很少有人意识到从飞机上投弹的动作竟然如此错综复杂并具有潜在的危险。另外还有一架摄像机在跟踪下落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