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关键时刻

比利时布鲁塞尔

录音带总共拷贝了三份,一份送到了欧洲联盟最高指挥总部的情报参谋处,做成独立的译版,再与托兰德的翻译对照比较,一份送到法国情报处做电子分析,第三份送交给一位俄语流利的比利时心理学家,由他进行心理分析。在这个时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里一半以上的情报官也对原先有关苏联燃料油消耗的资料加以更新,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其他国家的情报单位也开始深入调查苏联石油的生产量与使用量。托兰德在分析结果出来以前数小时就已经先预测到答案了:资料不足。预估的结果各有不同,有的是说苏联的石油还够用好几个月,有的则说他的燃料几乎快耗尽了。

欧洲联盟最高统帅花了些时间才接受了这些资料的表面价值。从俘虏的口中他的情报人员获得了极丰富的资料,但太多数是错误的,甚至有些是互相矛盾的。由於补给官都是跟在作战部队的後面,因此鲜有被俘的。最先探知实情的是空军,他们知道敌人的油料补给场远比预料中的要小,他们以小型的加油站来替代原来在俄国社会中所盛行的大供应站制度(尤其在卫丁堡的大贮油场被炸毁之後),以因应日益增加的空战需要量。过去北约的空中深入打击任务一直是着重於苏联的机场、弹药场、交通要道以及迫近前线的战车部队,他们认为这些都远比预料中更小的燃料贮存场更有价值,何况这种较小的目标不太容易标示出来位置。大型燃料库的交通特点是经常有数百辆的卡车进出,小型燃料库则进出的车辆较少,因此飞机上的俯瞰雷达很难找出其位置,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军事上决定目标优先次序的依据。

与空军总司令讨论了十五分钟之後,欧洲联盟最高统帅改变了攻击的优先次序。

东德史丹德尔

“我不能同时做两件事。”阿利克斯耶夫喃喃自语。过去十二小时以来,他一直试着找出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办法。自己终於成为总指挥官而不再是一名唯命是从的属下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在无论是成功或失败,他都要负全部责任,一次错误就是他的错误,一次失败也是他的失败,现在他明白为人属下是多么轻松。就像他的前任司令一样,阿利克斯耶夫也须下命令,即使他的命令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必须保有已占领的地区并且继续前进。他只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其中一项而无法同时完成这两件事情。你必须从威悉河向西北面前进,切断威胁到我方前进部队的右翼敌军,同时为攻进鲁尔河谷的决定性攻击铺好路。下达此项命令的人不是不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就是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可能做到。

但是北约知道这不可能办得到,他们的空军已经摧毁了洛贺尔河与阿尔菲德之间每一条路上的苏联运输车队。守护贝洛哥维耶将军右翼的两个B级装甲师已经被击溃,相当於一营的阻断兵力也已占领了各重要的十字路日,同时北约的指挥官命令增援了在阿尔菲德的装甲骑兵团,可能还有整整两个装甲师埋伏在洛贺尔河北岸的丛林里。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未攻击贝洛哥维耶的部队,他们之所以未采取行动,可能是要让他放胆渡河,然後诱他们向北逆袭。

阿利克斯耶夫记起在佛朗兹军事学院所学到的重要一课是:一九四二年的卡尔科夫(注:乌克兰东北之城市)防御战役,德军故意让前进的红军部队深入,再切断他们的後路加以歼灭。当时的最高统帅(史达林)忽略了战况上的客观条件(这种情形後来被称作“违反战场上的第二条规则”),反而只注意明显战果的主观条件,这样的作法不幸後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教科书上这样地下了结论;阿利克斯耶夫心中怀疑,他如今所做的选择会不会是错误的,将来会不会变成那些军官们的学习课程,当他们将反对分析评论填入他们的作业簿上时,会不会批评波维?李欧尼托夫基?阿利克斯耶夫是个狗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