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4/13页)

赵石头拿定注意,左手紧拉缰绳,右手高高地扬起落下,可是马站在灵官殿前只是打转,就是不往前行。

后边追赶的还乡团见状大喊:“赵石头的马不听使唤了。”

“抓住赵石头!”

“冲啊!”

赵石头拉着马等敌人接近了,突然调拨马头,顺着大路向山里飞驰而去。

这是一条大峡谷,本来没有路,人们就是沿着河道走。踏出的路常常被河水淹没冲毁,遇到汛期,大水暴涨,根本无法出入。随着山里的寺庙增多、寨子增多、到山里进香和游览的人增多,河岸上才修了路。经过历代整修,如今已成大道。大道依河东岸修建,路下溪水淙淙,潭潭相连,两边山峰排空,层峦叠嶂。

赵石头纵马顺着大道在前边跑,还乡团的乡丁打马在后边追,马蹄扬起的沙尘弥漫了山谷。“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美丽的风景像闪电似地匆匆闪过,喊声如山崩一样如雷贯耳。追在前边的乡丁还一边喊叫一边鸣枪,子弹“嗖嗖”地从赵石头的身旁擦过,打在路边的石崖上溅出耀眼的火星。

赵石头飞马穿过大竹园,遥见路边竖着一块石崖。石崖高约两丈,下粗上细,犹如一棵巨大的石笋。这石笋西临深潭,东与一山峰相峙,把大道夹在中间,宛如一个石门。与石门相望的山峰上建一山寨,名叫石门寨。当年巾帼英雄穆桂英为抵御外寇入侵曾在此安营,所以人们又叫它穆家寨。石门下那潭清幽的碧水,是当年穆家军经常饮马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饮马坑。相传,穆桂英一日带兵到此饮马,为显示本领,纵身一跳跃上了块石崖。与此同时正好一匹惊马冲向石门,穆桂英跳上马背震住了烈马,从此,人们敬称这块石崖叫上马台。

穆桂英的传说引发了赵石头的灵感,他要依托上马台,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只见他骑马来到石门,一个鹞子翻身,从马背上飞到了上马台,又借着惯性“噌噌”几下转到了石崖后攀了上去。

赵石头紧贴石崖,盯着追赶他的还乡团马队从身下蹿过,当最后一个乡丁骑马跑向石门时,他纵身一跳跳上了马背。那乡丁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赵石头下了枪扔下了马。

赵石头打马上前,在敌人背后“叭叭叭”一枪一个,接连把五个乡丁打下了马。

跑在前面的敌人突然听到背后传来枪声,回头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追了半天把赵石头撇到后边了,吓得打马拼命向山里逃。

赵石头举着枪一边追一边喊:“我是赵石头,缴枪不杀!”

还乡团这帮乌合之众哪听这一套,只顾拼命地往前跑。

赵石头又举枪打下两个敌人,再打,枪又没子弹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个乡丁向玉仙圣母庙方向逃蹿。

赵石头圈马原路折回,一边走一边打扫战场,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他在法场上抢的那匹枣红马。这匹马很通人性,发现自己的主人跳离了马鞍,向前猛跑一阵,见追赶的人上了另一条路,就沿原路跑了回来。它远远地看见了赵石头,就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嘿嘿”地叫着跑到赵石头面前,用头拱赵石头的身子。赵石头疼爱地摸了摸这匹救命马,继续向回走。

这时,路边的一道土坎后,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向赵石头。

原来,赵石头从上马石的岩崖上跳下,并没有将跑在最后面的那个乡丁弄死,只是下了他的枪,把他扔下了马。那乡丁醒过神后,见赵石头追着马队跑远,几个同伴被打下了马,就想取了死去同伴的枪和马,回去好向王雨霖交代。谁知,他刚把枪拿到手中,就见赵石头圈马回来打扫战场,吓得他急忙躲在了路边的土坎后。

那乡丁在土坎后哆哆嗦嗦地看了一会儿,怦怦直跳的心便平静下来。心想,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送上门的赵石头不就是我的福吗?!我打死了赵石头,不仅能得一千块大洋,说不定还能捞上个一官半职。想到这儿,他举起枪瞄准了赵石头。他自信自己的枪法,这么近一定能把赵石头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