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11页)

刘慈云:“可以,可以。”

“那好。”吕局长的话得到了刘慈云的肯定,他内心兴奋,转过身带着浓重的巩义乡音对旅游观光车前的人群喊:“村长,按计划办。你们去修整墓地,我们到刘老前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

“走。”

“走。”人们按照预先的部署各自走开。吕局长又转身对刘慈云等人说:“我们都坐观光车吧,坐观光车方便。”吕局长说着,又转身冲观光车前的人群喊:“来辆车,来个解说员。”

一位身穿天蓝色西装佩带导游证的俊俏姑娘跑到吕局长面前,轻轻地叫一声“局长”,忽闪着大眼睛用余光看着众人。

“讲吧。”吕局长做了个请的手势。

导游咽了口唾液,喉部动了动,盯着刘慈云怀中的骨灰盒说:“大家好,我是青龙山慈云寺的导游赵秀琴,欢迎大家光临青龙山慈云寺。”导游的声音甜润,也是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一点儿河南口音,美中不足的是那流畅的声音中夹杂着颤音。

“别紧张,就和平日一样。”风景区管理处的徐主任轻轻地对导游说完,双手抓住胸前西装的开领处一抖,拉紧衣襟顺手理向上衣的下摆处。他的个头比吕局长高,头发比吕局长短,眉毛比吕局长浅,眼睛比吕局长小,西装比吕局长新,特别是他的声音比吕局长细,而且有明显的巩义乡音,身为作家的刘晓豫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两位官员的差异。

导游把目光从骨灰盒上移开,看了看徐主任,又看了看大家,接着说:“我们现在站立的位置是青龙关。青龙关位于青龙山中部山脊凹腰处,是古时候北部进入寺河的唯一通道。道旁,也就是现在管理处的位置,原有一座山神庙,到慈云寺拜佛的善男信女总在这里上香歇息。北宋末年,身怀绝技的民间女子裴月娥和其兄长在此聚众起义,劫富济贫,抗击金兵,被人们编写成评书、戏剧世代传颂。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夺取青龙关,在慈云寺五十三峰中沉兵数万。所以,青龙关久负盛名。”导游的讲解越来越流利动听,“2000年,民权村为了开发景区,在此修建了青龙关关楼。关楼为河南省著名古建筑专家李川泽先生设计,总高18米,关门高、宽各6米,是目前国内关门最大的一个。请大家同我一起走过关门,领略关内优美的风光。”

“等等。”刘慈云突然制止导游小赵说,“让我母亲再看看她们当年翻越的朱雀岭和杨班长牺牲的地方。”

“好。”吕局长扶住刘慈云的后背说。

刘慈云抱着骨灰盒慢慢向平台边沿走去。他走到离平台边沿约五六步远,把骨灰盒的正面对向朱雀岭,喃喃地说:“娘,对面就是朱雀岭,是您和王金凤、李玉贞阿姨摆脱特务追击的地方,李铁柱叔叔就是在那半山腰救的你们。您看见了吗?你们藏身的那个溶洞的洞口已经塌陷,山榆秧已经长成了胳膊粗的榆树。日月潭还是那么美丽,是青龙山慈云寺景区的一大景点。”

刘慈云抱着骨灰盒对着朱雀岭矗立了约三分钟,又稳着步子慢慢地走到平台最边沿,看着平台下的马路对着骨灰盒说:“娘,你看见了吧,下边那条路就是杨排长牺牲的地方。”

“看,那个用红漆划圈儿的地方,下边就是那块凸起的大圆石,当年八路的马车就是被那块石头颠断了轴。”吕局长指着路中央一个大红圆圈用普通话说,“景区修路时,专门做了标记。”

“那杨排长牺牲的地方有标记没有?”刘慈云急切地问。

“有。”景区的徐主任看吕局长不接话,急忙抢答道。“有”字一出口,他的双手就抓住了西服上衣的开领处,一抖一拉,顺着衣襟理向下摆。一边理一边用浓重的乡音说:“我们通过查资料,走访山里的老人。对了,还是他,李斌,他爷爷曾给他指认过那里,就是那块大石头向东一百米左右那个转弯处。看,有块黑色的石碑。我们已经把当年八路军突围的故事和杨排长的英雄壮举简要地刻在了石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