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里应外合(第2/3页)

刘林不解地问道:“做什么事?”

刘接意味深长地一笑,说道:“做大司马想要,但又没好意思开口的事!”

“……”刘林被他说得满脑子的莫名其妙。

接下来的几天,刘林和刘接派出的使者,频繁往返于刘秀军大营和谢躬军大营。

就算他二人不打算倒向刘玄那一边,但至少表面上得能过得去,先安抚住谢躬再说。

五月。邯郸被困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天夜里,凌晨寅时,也就是早上三点多钟的时候,邯郸的北城城头以及西城城头上,几乎同时亮起了一堆柴火。

柴火烧得旺盛,火光熊熊,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

邯郸北城和西城外,都是在相距两里左右的地方,分别聚集着一大批的兵马。

没有掌灯,也没有点亮火把,黑压压的大军,静得鸦雀无声,仿佛与黑暗融为了一体。

这两支兵马,正是蓄势待发的刘秀军和谢躬军。

且说刘秀,他骑在战马上,看到城头亮起了火光,他眼眸一闪,侧头说道:“传令下去,让全军将士,做好准备!”

他四周的传令兵不敢说话,只齐齐插手施礼,而后拨马而去,于各方阵中来回穿插,低声传达刘秀的命令。

相隔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城头上,又亮起第二团火光。

见状,刘秀眯了眯眼睛,向前一挥手。他两边的方阵,率先向前行进。人们的脚上,都包裹着厚厚的麻布,走起路来,不会发出太大的声响。

随着己方的方阵开始向前推进,刘秀一催胯下的战马,也开始向前缓缓行进。

在距离邯郸北城还有一里远的时候,刘秀抬起手臂,时间不长,推进的方阵停了下来。

刘秀扬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城头上又亮起了第三团火光,与此同时,城门前,也有火把在摇晃。

见状,刘秀深吸口气,喊喝一声:“全军冲锋——”

随着刘秀一声令下,全军将士已经不再列着方阵缓慢推进,而是纷纷甩开双腿,全速向前奔跑。

轰隆隆——

即便人们的脚上都有包裹着麻布,但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奔跑时,发出沉闷的闷雷之声。城头上没有箭矢射下来,人们未受到任何的反击,便直接冲到了城门前。

此时,城门已然大开,城门的两边,还站着两大群兵卒,人们都是王郎军的打扮,只不过他们的手臂上都系着红布。

红色是汉军军装的颜色,系着红色的布条,等于表明自己的身份是汉军在城内的内应。

冲到近前的汉军兵卒只是看了他们一眼,没有多加理会,顺着敞开的城门,轰隆隆地跑进城内。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汉军不断涌入邯郸城,很快,邯郸的北城就如同炸了锅似的。

与此同时,邯郸的西城也乱了起来,喊杀声四起。站在城头上,向城内观望,只见邯郸的北城和西城,到处都是火光,到处都有高举着火把,向前飞奔的兵卒。

与刘秀军的畅通无阻相比,谢躬军进入西城后,很快便遭受到城内守军的阻击,双方与大街小巷中展开厮杀,混战成了一团。

此时的王郎,正身在寝宫中熟睡,身边躺着他的一名爱妃。外面的嘈杂声,最先把他的妃子惊醒,后者推了推还打着鼾的王郎,急声呼唤道:“陛下!陛下!”

“嗯?”王郎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囫囵不清地说道:“天还没亮呢,再睡会吧!”

“陛下,你听听,外面怎么这么乱。”

王郎撩起眼帘,眨了眨眼睛,侧耳听令,果然,外面隐约传来嘈杂之声。他皱了皱眉头,从床上坐起身,这时候,一名内侍慌慌张张地推门跑进寝宫。

他不敢进入内室,站在寝宫的大殿里,急声说道:“陛下,大……大事不好了,刘秀军、谢躬军,都……都攻入城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