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3/5页)

国民党波谲云诡的战局布阵和人事安排,对共产党则是可资利用的重大战机。中共自然不会置若罔闻,除了正面战场的拼杀血战之外,隐蔽战线角力的大戏也一直在上演。

南京“孤雁”将这一切及时通报给了前去接头的杨云枫。

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获悉国民党的绝密情报后,决定起用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队的地下党员“玫瑰”。

“玫瑰”不是别人,正是杨云枫昕昕中学的同学兼好友蔡云邈。此时的蔡云邈担任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师长。在昕昕中学期间,蔡云邈与杨云枫一样属于进步青年,中学毕业后,在邻居张叔叔的引荐下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随后在同学的影响下秘密加入共产党,奉命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蔡云邈是位仪表堂堂的青年才俊,平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始终以“党国忠臣”的面目示人,和师长吴绍周的关系非同一般,得到其赏识和偏爱。待吴升为军长后,他自然而然接替吴绍周担任了一一〇师的师长。八十五军每到一处,蔡云邈都一直通过中共北方局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为党组织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内战形势的变化,蔡云邈好几次打算带领部队起义,第一次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而被迫中止。后两次组织上没有同意,认为他在国民党内部收集情报较为便利,在隐蔽战线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比起义更能发挥较大的作用。1947年底,考虑到蔡云邈与杨云枫的同学关系,上级党组织指派杨云枫与他直接联系,同意他把组织关系转到中共华东局,并指示他利用担任一一〇师师长的有利条件在其内部秘密成立中共地下党组织,有意培养一批骨干力量,以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保证起义成功。

十二兵团成立后,蔡云邈认为八十五军如果能划入其中,跟随黄维东进徐州,可能对情报收集及下一步战场起义更为有利。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八十五军一直被白崇禧牢牢控制,这个军的军长吴绍周也是白崇禧最信任的人,白崇禧想让八十五军防守汉口的大门。如被调走,指挥大权就被蒋介石夺了,不会再听他这个华中“剿总”司令的指挥。吴绍周有白崇禧罩着,当然也不想让自己的人马脱离华中“剿总”序列。在这种情况下,蔡云邈非常着急,他给杨云枫发去密电:“须竭力促成八十五军并入第十二兵团,这样方有转圜余地。”

杨云枫来到华野指挥部,把电报呈递给了粟裕:“报告,‘玫瑰’来电。”

粟裕认真看了看电报,考虑了一会,说:“‘玫瑰’的来电很及时很重要啊!马上把“玫瑰”的意见传达给南京的‘孤雁’,让‘孤雁’想想办法。”

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孤雁”在南京使尽浑身解数……

天遂人愿。八十五军最终并入了十二兵团。接到国防部命令后,吴绍周依然消极待命。蔡云邈只得好言相劝:“吴军长,说心里话,我们和您一样都不愿意并入什么狗屁十二兵团,但上峰三番五次地催促,如果您一直按兵不动,一定会惹怒委员长,要是真的那样,咱们八十五军可就倒霉了。我们这些师团长都无所谓,但您千万不能出事。您出一点闪失,我们可就没有主心骨了!”蔡云邈“推心置腹”的话感动了吴绍周,他拍着蔡云邈的肩膀说:“云邈老弟不但替我分忧,还替咱们八十五军的前途着想,我没看错人,就按你的意见办。”就这样,吴绍周带着八十五军磨磨蹭蹭地动身了。

在蔡云邈的一一〇师内部,绝大多数官兵对向东开拔意见也很大,公开骂蒋介石是催命鬼,从心底里不愿离开湖北。但是,对使命在身的蔡云邈来说,部队拉不出去,起义行动就不能进行。蔡云邈把中共党小组成员秘密召集到一起,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告知大家,说这次是一一〇师起义的最佳时机,意义重大,不容错过,一定要把官兵带过去。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后,蔡云邈要求所有党员全部行动起来,多结交一些朋友,把他们拉到我们战线上来。同时,考虑周详的蔡云邈采取了一个笼络人心的办法,对官兵和家属进行安抚,不但让官兵回家探次亲,还给军官家属发放三个月的大米和薪金。这项措施实施后,一一〇师官兵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蔡云邈顺利地把他们从湖北带向了淮海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