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3/6页)

这一等,两天的大好时光就白白浪费了,黄百韬没有料到,他没能等来兵力充实,却等来了灭顶之灾。这是后话。

海州。李延年司令部。

11月5日中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冬日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暖的,海边吹来的风带着丝丝的咸味,并没有刺骨的感觉。“心宽体胖”的李延年吃过午饭,端着一杯茶,舒舒服服地坐在门口晒太阳,准备定定神喘上几口气,等接到刘峙的命令后就立即开拔离开这个海边之城。突然,卫兵报告说司令部门口有客人求见。李延年甚是奇怪,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人登门拜访。

等卫兵将来人领进来,李延年仔细看了半天并不认识,疑惑地问道:“你是谁?干什么的?”

来人头戴礼帽,上衣口袋里挂着怀表,双手抱拳打躬作揖之后,彬彬有礼地说道:“长官,我姓唐,海州人都称我唐老板,是徐州‘剿总’刘峙司令的朋友。”

“请问你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李延年有点不解。

唐老板先是环顾四周,然后压低嗓门说:“长官,实不相瞒,我是江西人,与刘峙司令是老表,常年在这里做盐务生意,开有海州最大的盐号,与刘总司令也有多年的合作了。这不你们马上就要从陆路撤退了,刘总司令让我来找您,让我和你们一起走。”

李延年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自己还不知道上边的最后决定,一个盐号老板倒先知道了。“刘经扶把钱财看得比党国的事还大,真是岂有此理!如此泄漏军事机密,不败何待!”李延年心里这么想,嘴里可不敢说出来。

“啊!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唐老板回答:“刘总司令刚刚打电话告诉我的,让我赶紧准备。我给长官带了一点礼物,请笑纳。”

唐老板知道李延年抽大烟,便将一包包装精美的烟土放在了李延年的桌子上。

按照计划,李延年本来要从海上撤退,临时改走陆路,车辆自然不宽余,现在又要夹带其他人,内心有说不出的苦衷,但刘峙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得罪不起,只得答应下来:“那你赶快回去准备吧,等我接到正式撤退的命令就通知你,但这件事务必不要向外讲。”

满脸堆笑的唐老板再次打躬作揖后,爽快地应答:“不说,不说。”李延年想不到的是,这位唐老板接到刘峙的电话后,已经和十几个做生意的朋友悄悄说过了,恐怕这会儿大半个海州都快传遍了。

当天晚上,李延年接到刘峙从徐州打来的电话,刘峙在电话中正式通知第九“绥靖区”第二天由陆路撤退。

5日下午,在从徐州通往海州的公路上,一辆军用吉普车风驰电掣地行驶着。车上前排是司机和一位年轻的军官,后排坐着的也是一位年轻的军官,只不过后面这位是个曼妙女子——她,就是徐州“剿总”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婉丽。

李延年即将撤退之际,李婉丽奉刘峙命令赶赴海州。

原来,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虽然身在军中,却一直没有放过任何挣钱的门道。海州临海,盐业发达,他在唐老板处投了不少钱,当然也赚了不少钱。眼看大军撤退,如果不抓紧时间抢运一些还没有卖出去的海盐,恐怕今后打起仗来这些物资就要打水漂了。刘峙先是给唐老板透露了部队即将撤退的消息,但又怕他搞不好,所以才派自己信任的李婉丽去,帮忙把贵重物品抢运出来。

李婉丽接到任务,毫不迟疑一口答应了下来,当即调了一台军用吉普车就出发了。为了赶路,李婉丽让司机和另一个军官轮流开车,路上一刻也没有耽搁,晚上八点钟就赶到了海州。

李延年这么晚见到李婉丽,同样大吃一惊。心想,今天怎么见到的尽是些稀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