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归途艰辛(第3/3页)

这一次,晋军去向倒是没有了波折,一路径直向南,只是速度却并不快,撤出襄国的第一天,行程甚至不足二十里。

如果说这一次襄国壮行是趁于羯国内乱,那么接下来的一路南归之途,才算是真正的考验开始。除了原本的奋武两千余众之外,再加上归义的乡曲与宫苑俘虏之类,种种累加,整个队伍已经壮大到远超万数之众,而且沿途还不断有民众的加入。

如此一来,诸多问题便层出不穷。首先便是军行缓慢,奋武军撤离襄国之后,襄国的那些贵胄部曲们再无防务忧扰,果然也纵行追击。

仅仅在撤离的第一天,双方便交战十数场之多,尽管规模都不甚大,奋武将士可轮流作战,但这一天的体能消耗,也足以让人预见到接下来的路途之艰苦。

而后便是给养的匮乏,虽然奋武军在建德宫中缴获颇多,但那都是金帛珍货器物,并不能直接耗用。

倒是城南那些乡户人家,他们多数都是舍家追随,一些粮谷储蓄自然也都一并带上,但这些储蓄也谈不上丰厚,哪怕仅仅只是供养奋武军并他们各自,也不过堪堪维持两三日光景。

奋武军为了保持充足的体能作战,人马都要供给充足,所以到了第二天,便已经需要杀马为食。也幸在他们此前攻破一处襄国马营,所得畜力不少。

但如此规模庞大队伍,耗用仍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好在这些人各自清楚,他们眼下是真正的逃命,一旦有什么纠纷拖延,待到敌军大部追兵赶来,绝对有死无生,所以尽管很艰难,也都咬牙坚持。

如今时入深秋,野中倒也不乏渔采增补,聊作果腹,继续南行。但即便是这样,仍然不乏抛尸于途。而且羯国这一次屈辱实在太大,那些贵胄人家此际也都不敢留力,虽然各自私众不多,但却追咬紧密。

有的时候队伍还在赶路,奋武将士们便于左右和追兵展开战斗搏杀。但这丝毫无扰行程,那些民众们只是低头咬牙继续赶路,对于近畔惨烈至极的厮杀则视而不见。

如果说这些还是可以咬牙坚持克复的困难,那么队伍在前行第五日的时候,才算是将要迎来真正的生死危机,因为他们即将抵达邺地,而邺地还有羯国一部完好无损的重军驻守,那就是麻秋所部。

虽然在离开襄国的时候,沈云便已经派飞骑急告枋头,请谢艾做好接应的准备。但枋头毕竟途远,而且襄国之战发生于几天前,邺地的麻秋必然已经得讯,谢艾能否在麻秋发动之前收到讯息还在两可,赶在麻秋之前做出应对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这些思计,沈云也不敢露头于外以免人心更加崩坏,只是在恶战疲劳休整之际,自己独坐思忖。虽然抛弃这些人众与缴获,单凭奋武军的机动力想要穿插行过邺地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些追从者则不免要生机渺茫。

沈云并没有妇人之仁,有的时候甚至可用杀人如麻来形容,他所以不能丢弃这些人众,是因为深思熟虑之后,认为此行襄国之后必将轰动河北,而他所部归程也将为万众瞩望。

若奋武军抛开追从者独自逃命,则所谓王师大义再也不必宣说,徒增耻笑而已。生民活则奋武活,他绝不能为行台败义之始,也绝不能让大将军背负不义之名!

“传令各路,筑营休整,我们据此待援。凡奋武所部,各拟家书,寄存我处!”

当听到将主如此庄重下令,其他人倒还并不觉得如何,但奋武将士们却都心知,这是已经打算死战于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