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关中豪强(第2/3页)

至于原本沈哲子比较熟悉的氐人苻洪和羌人姚弋仲,也名列这名单中,而且排位比较靠前,各自拥众极多。只是这两人要比那三个僭号的胡王低调一些,仅仅只是各自称公。

而在看到他们各自给自己拟定的旗号之后,沈哲子也是忍不住笑起来。

氐人苻洪眼下还没有改姓,仍然是原本略阳氐中的大姓蒲氏,名为蒲洪,自号护氐大将军、略阳公、雍州刺史。至于羌人姚弋仲名号也与蒲洪类似,护羌大将军、扶风公、秦州刺史。

这各自僭立名号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早在永嘉之乱、汉赵还没有攻入关中之前,他们便已经各自做了一次。

然而当时,雍州刺史是姚弋仲,蒲洪才是秦州刺史,现在却是彼此调换过来。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汉赵早年对他们各自的摆弄。

羌族姚弋仲这一部世居安定、北地之间,地近三辅之间的右扶风,因此永嘉之际自号扶风公,雍州刺史。而氐族蒲洪世居陇上的略阳,这也是其略阳公、秦州刺史的由来。

汉赵刘曜攻入关中之后,将略阳氐族蒲氏内迁至京兆附近,却将羌族的姚弋仲外迁安置在了陇上,等于是将他们各自势力范围进行了一次置换,这也是为何两族再起事时,刺史号调换过来的原因。

这一次的置换,也直接造成了两族势力不同程度的萎靡。

尤其在石赵统治大乱,河洛被王师夺取之后,凉州张氏东进图谋关中,居住在陇上的羌族姚氏首当其冲,兼之本身便与当地豪宗与胡部不太对付,遭到了极大程度的打击。

至于氐族蒲洪也没能幸免,三辅之地多有晋人豪强武宗扎堆,关中大乱之后,京兆郡乃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蒲洪直接被豪族群起赶出京兆,眼下则游荡在长安西侧的始平、扶风之间。

这一对难兄难弟如今也是相爱相杀,动乱伊始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削弱,没能占据到第一线的势力,又各自占据了对方的根基地,都想返回自己根基所在,因此彼此交攻乱斗,可谓是热闹非凡。

关中如今并立的势力群体,不仅仅只有这几方,还有占据上洛、石生溃走后接受一部分冯翊的羯赵郭敬,以及三辅等地的晋人豪强。

其实长久以来,晋人豪宗在关中势力已经变得极为萎靡,类似杜赫这种京兆望族嫡系族人都不得不狼狈出逃,由此便可见其他晋人豪宗的处境实在算不上好。

不过早年汉赵在攻取关中后,除了将蒲洪、姚弋仲这种胡酋进行错位安置、挑动乱斗之外,也将大批的杂胡外迁至平阳。

尤其是冯翊、上郡之间多大十几万羌胡被迁出关中,这些羌胡多被安置在当时汉赵首都平阳周边,汉赵爆发靳准之祸后,这些兵众们主要为羯赵的石勒所接收,成为羯赵日后统一北方的庞大助力。

甚至早年沈哲子在淮上所击溃的石虎大军,其中相当一部分胡部义从,就是由这些被从关中迁出的胡众所组成。

汉赵以及羯赵对关中杂胡的外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晋人在关中的比例,对那些晋人豪强处境略有改善。所以随着关中被王师围困,内部各方乱斗,三辅豪强在其中也产生出不小的影响力。

比如眼下占据长安的,便是关中豪强们所推举出来的京兆杜洪。这个杜洪或是出身京兆杜氏,但跟行台三长的杜赫关系并不大,大概类比于谯国桓氏的桓宣与桓彝,虽然共享一个郡望,但彼此关系却已经非常的疏远。

所以在制定关中攻略的时候,也不可想当然便将三辅豪强归为一定会乐迎王师的潜在助力,反而因为这些豪强们当下处境不错,将有可能成为王师攻取长安的极大阻力。

单单关于这些关中豪强势力情况,便让人听得头大,这还是在没有涉及弘农、河东等关中外围势力分布的情况下。整个关中形势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