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4章 梁郡新垦(第3/3页)

如今的淮南,或者说如今整个天下,最稀缺的资源便是人力。至于土地,比比皆是,荒田连绵,所以地税根本无从谈起。淮南都督府军事当先,所以在籍生民多入军屯。至于那些坞壁乡宗,人口多少也实在不好清点,丁税也推行不易。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那些不在掌握的人口,淮南都督府也就不在土地和人口上面动主意,而是以军用为理由,境内全面禁绝民渠、私埭。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保证航道的畅通,以及维持水道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控制生产。

你坞壁建造得再怎么坚固,隐瞒了再多的丁力,总需要种田养活人口,既然要种田生产,那就必须要用水。现在淮南对私埭的禁绝,最高刑罚已经上升到斩首。所以已经很少再有乡宗坞壁敢于开掘河道,构筑私埭。

随着境内水利工程的逐渐完备,虽然小规模的耕种还可仰仗乡野山溪之类,但只要想扩大生产,就必须要仰仗官埭,赋税也就无可避免。而且越是乡基深厚的民户,对此依赖性便越高。

当然在水网密布的环境中,想要完全禁绝私埭也是不可能。但就连后世那么严密的征收监察制度,都不乏偷税漏税的例子。淮南本就需要大兴水利,顺便将之当作一个暂行收税制度,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已经非常好。随着未来地方元气渐复,自然还会有新的手段补益。

淮南赋税征集倒是多样,可以捐输钱粮械物,也可以用劳力徭役来代替。而且如今从梁郡到淮南,都是大建之年,诸多工程等待上马,所以劳力方面自然就会变得沉重。

对于这一点,沈哲子也向乡人保证来日肯定会注意体恤民力,但更多的还是激励鼓舞,盛赞他们将一片百战废土建设成富饶之乡,来日子孙都将因此承惠,百世无穷。至于民力的使用方面,未来几年之内肯定都无收敛,不过随着控制范围扩大,可征集的民力增多,自然也就不必独劳一地人众。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沈哲子才离开此处,在亲兵们护卫下返回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