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6章 太阳照常升起(第2/3页)

庾怿言道对于收复合肥并无把握,倒也不是谦辞。或许这一战在战场上压力不大,但是想要将合肥区域内羯胡的势力扫荡一空,仍然是有些难度。而且羯胡会不会南下驰援,也是一个未定之数,毕竟祖约北投,令得原本整个辖地都失去控制,根本不能对羯胡造成有效的阻拦和牵制。

而且,收复合肥只是一个起点,如何能够在一片废墟上快速将这一重镇经营起来,既能抵御羯胡后继的争夺,又能成为进望淮南的基地,如此庞大一个计划,远非庾怿能够掌握。最起码在物用投入上,庾怿便无能为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庐江、广陵等两翼的策应,如此才能将单独的战略据点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防线。否则就算把合肥经营起来,也将沦为原本历史上庾亮对邾城的经营,孤悬于外,策应乏力,结果无论投入再多,还是一战俱灭,令得整个北伐大计划就此夭折!

这方方面面的前提,都不是庾怿一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台中几位执政喊几声加油就能做到的,他需要更直接、更实际的支持。

这就是沈家和庾家紧密合作的内因所在了,绕开庾怿,沈哲子连发动北伐都做不到。老爹的成长上限已经被限定了,不可能争取到沿江的战略重镇,即便是勉强争取来,也必定会和陶侃一样掣肘诸多,难竟全力。而他想要混到那一步,掰着手指头算也要十几二十年。

早在沈哲子到来之前,庾怿便已经与老爹讨论良久,稍后以鄱阳为渠道将两地资用周转援助的问题。即便是不考虑对沈哲子的信任问题,他也肯定不能甩开沈家单干。更何况,他对沈哲子的信任那也是由来已久的。

虽然台中已经通过收复合肥的决议,但是具体资用的调集、兵员的发动、战事的开展以及流民的安置等等诸多问题,肯定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讨论。所以他们眼下能够讨论的,还只是一个大的框架。

为期几天的大庆典很快结束,这当中倒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去说的问题。其中比较容易引发讨论的几点,其一就是琅琊王氏在这庆典中的集体缺席。

当然这也是因为王氏大丧,实在不宜抛头露面。但这对时人而言,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要知道自从南渡以来乃至于整个中朝后期,琅琊王氏可从来没有与时局热点脱离的这么彻底过!可是在今次的大庆典过程中,如果不是有心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且提出来,根本就察觉不到琅琊王氏的存在!

高门失势不可怕,毕竟世祚悠久,谁家都有起起伏伏。但没有存在感那就太可怕,最起码给人的感觉就是,原来就算没有这一家门户存在,太阳照常升起!

至于第二点,则就与时势无关了,而是皇太后宴请各家命妇女眷,在建平园里接连看了几天的戏。就算庆典已经过去了好几天,那些命妇们依然逗留于此,可谓如痴如醉。而她们观戏的内容也渐渐流传出来,一时间哪怕街头巷尾寻常小民,都津津乐道的谈论北地有位忠烈娘子替父从军,北抗胡奴!

这一出《花木兰》内容如何且不论,最起码艺术形式真是给人以结结实实的冲击,就算是再美的歌舞又或鱼龙戏,也远不及这戏剧丰富多样、有观赏性。

而这一次,皇太后也很会把握热点,用了几天的时间才与一众命妇们看完《花木兰》,颇感意犹未尽,不只将戏文内容吩咐沈哲子使人印刷出来分赠内外,还让兴男公主带着她家戏班子在都内人家巡演起来。

至于所用的理由,倒也很充分:“花氏女替父从军,虽然出于《女诫》,妇人弄武,行事有缺。然则察其心迹,又何尝不是忠义孝悌,人伦表率。勿执表象,存意会心,内外俱要共勉!”

皇太后这么表态,纵有人对此不屑,也不好公开宣扬。毕竟近来时风还是稍显肃杀,广陵又一位师君被卢铖牵连入狱。这会儿不管好嘴巴,真的是自找不痛快。更何况,那戏剧的确是精彩纷呈,让人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