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短暂和平的终止(五)(第2/4页)

“来人,把他架出去用冷水洗洗脸,醒醒脑子。”赵谦命道。

花了五分钟,才把自己的排给带回到兵站里头。再用了五分钟办完手续,赵谦带队行进在前往潼关的道路上。一出兵站,就能感觉到温度骤降。凛冽的寒风虽然被棉袄,棉帽和口罩挡住,然而露在外面的皮肤还是能感觉到凛冽寒风带来的刺痛感。

又是一阵赶路,赵谦他们终于抵达了潼关前面。这里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大缺口,这里是雄关要塞,也是曾经兵家必争之地。然而随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沿着黄河沿岸有了新的方便同行的道路,军队没有必要非得从潼关经过,而是可以通过巨大的新缺口绕到潼关背后,于是潼关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军事价值。

此时在潼关外已经集结了六百多人的部队,部队布置火炮,准备正面攻城。赵谦带领的骑兵排被安置在整个战线的左边,如果城内的蒙古军突然出城作战,赵谦他们的任务就是包抄他们的后路,让出击的蒙古军有来无回。

坐在高高的战马上,赵谦心中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第一场真正的战斗竟然在这么一座名关前展开。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赵谦就见到潼关城门开了一个小缝,赵谦手按刀柄,整个人都紧张起来。

从里面出来了几个人,看着并不像是出来打仗,而是来交涉的。交涉的人在两边来往了好几趟,赵谦他们就在寒风里面矗立了三个多小时。就在天色开始昏暗之时,潼关大门终于打开,有穿着不错的家伙带着部队走了出来。潼关守军投降了。

这下赵谦大为讶异,他想象中的蒙古军应该是骁勇善战的军队,即便不是宋军的对手,也不至于就这么直接投降才对。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赵谦觉得自己之前对战争的想象就这么突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晚上的时候部队驻扎进潼关,大家看着对投降的两千多蒙古军非常客气,心里面还是非常提防。此时赶到潼关的宋军也不过一千多人,所有宋军都在值守。赵谦此事终于有机会靠近此次带兵的先锋营营长,他问道:“宋营长,蒙古人怎么怂了?”

宋营长见过赵谦,便低声答道:“这些人都是汉军,没几个蒙古人。按照蒙古人的规矩,只要反抗,不管之后是战败或者投降,就一定要屠杀。这些人见到我们摆开架势要攻城,为了活命,自然投降了。”

“可我们不是蒙古人。”赵谦指出了问题所在。

“黄河战役之后,蒙古人觉得我们比蒙古人更能打。自然觉得我们比蒙古人更凶狠。”说到这里,营长又压低了点声音,“我们不屠汉人,但是对敌人也不会放过。”

身为一名排长,赵谦的工作就是服从命令,更高级别的工作并不是排长要做的事情。现在听了营长的讲述,他只觉得背后有些发凉,却还是觉得这安排其实也有道理。就在此时,见到远处有人队伍举着火把向潼关而来。应该是宋军的队伍。

“看好城门,小心戒备!”营长喊道。

经过了几秒钟的讶异之后,赵谦突然想起有关细柳营的故事,心中忍不住暗自感慨。所谓治军严谨,老爹赵嘉仁也讲过。说起来道理很简单,就是实事求是,按照规律行事。所以在没有准确判断出远方来人到底是谁之前,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谨慎。

然而赵谦发现自己虽然懂得这个道理,思绪还是跳过了实际判断这一关,而是根据队伍前来的方向,以及打着大量火把的行动,很自然就判断对方是宋军。然而部队给赵谦这些军官进行教育的时候反复讲过,“兵凶战危,绝不能想当然。不管是敌人或者是友军,战场上需要的只是实际验证。经过验证是友军,那就进行下一步。经过验证是敌军,还是进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