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河向东流(八)(第2/3页)

除了负责守卫的部队之外,所有部队在黄河两岸同时开始施工。之前已经有部队在距离河岸比较浅的地方打下相距30米的木桩,木桩上捆了绳网。包括赵嘉仁在内的所有高级指挥员率先扛起装了泥土的草袋开始填河,他们把这些装满了泥土的草袋投入到绳网前方,草袋沉没下去,被河水推的往后滚动,接着被绳网兜住。稳了下来。

岸边的水流量不大,采用这种技术手段很快就在黄河两岸修建起了前后两道水坝。在黄河两岸各有两条带枕木的铁轨从岸边直通修坝的位置上。在上面有各种重型的物资在上面运行。第一天,有之前的准备,两边的水坝很快就延伸到了河里五十几米的位置。

这种修水坝就只能日夜工作。黄河以北面对蒙古军的进攻,全部由军队进行。黄河南岸那边就没这个问题,部队就大量征集了民众参与修建行动。就见黄河两岸灯火通明,远远看去真如星河落地一般。

头一天,蒙古军还没反应。第二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各军全部传达了最新消息。就在当天下午,部队出现了事故。新开挖的河道两边土坡遭到河水侵蚀,出现了堪塌。两名巡查员不慎落水,幸好大家穿着救生衣,总算是在出人命之前被救了过来。

“等到新河道稳固之后,我们一定会组织大家前去观看。现在河道不稳,危险四伏,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要求所有部队一律不许上新河道去。”赵太尉的命令被传达到全军。

下达安全生产命令的赵太尉在第三天跑去河道边看了一阵。古人讲水滴石穿,赵嘉仁自己也见过房檐下被水打出的小坑。老子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昼夜不息的河水对河道有侵蚀作用,新河道薄弱的土层很快就因为河水的冲刷被冲宽冲深,河道两边的土坡下方被水淘空,稍微受到震动就会堪塌下去。堪塌下去的土方被河流快速冲走,并没有堵住河道。两天下去,河道整个就宽了好几米。

以赵太尉为首的骑兵沿着河道南岸行进之时,就见到河对岸出现了蒙古骑兵的身影。两边隔着河道对视,接着都选择了无视。

巡视回来,赵嘉仁得到在黄河新河道以北的宋军营垒遭到蒙古试探性进攻的消息。不管蒙古人最初怎么考虑的,他们的进攻遭到宋军营垒里面部队火炮火枪轰击后并没有终止,而是贼心不死的试探完所有营垒,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选择撤退。

托了之前蒙古军错误判断的福,宋军在新河道以北修建起了大量营垒,得以护住新河道。让蒙古军也没有办法靠近做些什么。

第三天傍晚,赵嘉仁看着新修的河堤。此时两边的河堤都探入黄河超过三百米。不过与六七里宽的黄河河道一比根本不算啥。可已经能看到河堤探入黄河的模样。

再过三天,黄河河堤长度都超过六百米。根据测量,新河堤这边的水位上升了一米多,明显开始对黄河起到了一定影响。不仅两条大堤之间的河水流速有明显提升,新河道的水流速度同样有明显提升。

大宋共和四年六月十六,下了一场雨,填河工作并没有停止。此时河岸两边前后相隔30米的两条长堤已经被合成一条,组成一条有五六十米宽的长堤。长堤上尽可能铺了干土与碎石,在这种半硬话地面上铺设了十几条铁轨。靠了畜力拉的车,铁轨上一直用运输着修堤物资。让修建工作能够不断进行。

当天下午,骑兵们冒雨赶回。测量负责人董如海整个人湿漉漉的走进大帐。摘下他的斗笠之后,露出一张满是喜色的脸。

“怎么样?”赵嘉仁虽然是询问,脸上也有了笑容。

“禀告太尉,我们沿着新黄河南岸进发,发现最初的河水与当地小河汇合之后,那些向南的河道被冲来的泥沙淤积堵塞,黄河水整体继续向东流动,并没有出现新黄河向南再冲入黄河故道的情况。太尉,之前我们前出两百里,真的是太对啦!”工科男董如海欢喜地说道。